论唐代职官制度使职化的功能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8 09:52

  本文选题:职官制度 + 使职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09期


【摘要】:唐代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现象为职官制度被使职化。客观地来看,职官制度的使职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因而需要具体地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理解。
[Abstract]: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life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official system. Objectively,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 official system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so it needs to be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concretely from these two aspects.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ZZ057)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GZQN12)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宁志新;唐朝的形势变化与唐朝的官制改革[J];福建学刊;1997年05期

2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贾艳红;试谈唐中后期的内诸司使[J];齐鲁学刊;1997年04期

4 杜文玉;唐代内诸司使考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杝仲安;唐代的使职差遣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3年01期

6 何汝泉;唐代地方运使述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付先召;;唐朝后期颍州隶属变动及其对政局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史哲文;;论“吴中四士”与江南地域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范斌;;论魏晋风度构成元素的内涵与表现形式[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曹治怀;隋代的门荫制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石冬梅;;北周六官源流考[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胡可先;;杨氏家族与中晚唐文学生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玉璞;隋炀帝与南北文化交融[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9 李建华;;唐代科场“通榜”之风与古文运动[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10 焦培民;;略论北周司会的地位与职掌[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冯金忠;;唐代河朔藩镇武职僚佐的迁转流动——以与中央朝官间的流动为中心[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3 张旭华;;九品中正制性质刍议[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旭东;;适应性、族群迁徙与现代的文化认同[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5 王玉来;;新见唐贞观二十年《庞廓碑》重释[A];唐史论丛(第十六辑)[C];2013年

6 樊婧;;唐李元琮墓志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7 范允明;;唐吴明简墓志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晶;唐代五坊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陶俊杰;唐代公厨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方东明;唐代外戚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珂;中唐翰林学士诗歌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董树代;隋唐大族婚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寿成;关于唐代盐铁转运度支等使的问题——与何汝泉教授商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洪琳;评隋炀帝官制改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庾文;论先秦时期钟的实用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3 杨金辉;;浅论长安昆明池的开挖缘由[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苏小华;唐代洛阳的地域文化与职官制度[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3期

5 李文艳;;唐代铁券制度的变异[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郑永乐;;周朝的乐舞教育与职官制度[J];艺术教育;2003年Z1期

7 冯金忠;;新刊黑水城阜昌三年文书所见伪齐职官制度[J];文献;2010年01期

8 卢明明;;中国历朝官制述要(上)[J];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06期

9 李玲玲;从《盘庚》看商代中期的王权[J];殷都学刊;2002年02期

10 ;我校冯培红《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唐五代藩镇官制个案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樝;;建国六十年来六朝职官制度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文才;;试论魏晋南朝太子舍人、中舍人职掌的发展与变化[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刘驰;;拾遗补缺,言人所未言[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任士英;;唐代流外官制研究(上)[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6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陆庆夫;陆离;;论吐蕃制度与突厥的关系[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员 张英聘;一部系统反映明代职官演变的大型权威工具书[N];团结报;2010年

2 龚延明;《宋史职官志补正》与两位名家[N];光明日报;2007年

3 刘后滨;《天圣令》与唐宋史研究问题空间的拓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雷依群;西魏北周制度是隋唐制度的重要一源[N];光明日报;2003年

5 尹选波 人民出版社编审;明史研究之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4 赵晨昕;唐代宦官权力的制度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孟宪玉;北宋通进银台封驳司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缙;北宋西北地区城寨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杨桂杰;北宋东京节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霞;明清时期山东庙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长川;先秦陪都功能初论[D];西北大学;2008年

5 马骁;东汉服饰制度考略[D];吉林大学;2009年

6 翟淑君;春秋时期的会盟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梁爱兵;汉代乡里政权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方玉;论三国时期某些职官的职能变化与各国君主的用人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晶;春秋官制与《周礼》职官系统比较研究——以《周礼》成书年代的考察为目的[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舒宇;北宋诸臣西夏奏、议辑论[D];宁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05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05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