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传》看春秋贵族妇女家庭婚姻地位

发布时间:2018-05-19 11:33

  本文选题:《左传》 + 春秋时期 ; 参考:《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人类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对妇女地位的认识不够充分,更缺少对妇女地位的深入研究。妇女地位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妇女史研究的重点和核心,这一研究既可加深我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又对现代妇女的发展研究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目前研究春秋时期妇女家庭婚姻地位的文章虽多,但各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无明确结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文章多从婚姻制度的层面,揭示了男女不平等,批判了“男尊女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史学的发展,学科的分化与渗透,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学术界对妇女地位的不同观点也相继涌现。笔者试图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与分析,以《左传》涉及的春秋时期二百多个社会关系明确可考的贵族女性的家庭婚姻地位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先秦相关典籍以及出土文献等具体史料,运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以女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力求真实反映春秋时期贵族妇女的家庭婚姻地位。 本文主要从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得出以下结论:婚姻地位上,春秋时期主流社会中贵族少女的婚恋已经受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认为周代早期某些地域或许存在婚恋自由,这个提法是不妥当的。在夫死或者被出的情况下,虽有再婚的可能,但再婚时同样罕有自主权。贵族妇女在遭遇不如意的婚姻时,很难主动解除婚姻。春秋时期“一夫一妻(多妾)”,是男女在婚制上最大的不平等。在男女不平等的前提下,贵族家庭忽视女性权利,婚制在理论上创造出“夫妻”(嫡妻与丈夫)平等之义。家庭地位上,贵族少女与父母天然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少女在家庭中有自己的地位。这时期存在少女被当作礼物送人的现象,有观点认为这是少女地位下降的表现。我们认为,这是奴隶制在婚姻形态上的表现,将人当作物不限于女性,不能用现代的人本思想解释古代这一现象。春秋时期贵族少女也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母家具有与夫家匹敌的关系,嫡妻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家庭地位。尤其是那些或以妇德见长,或以智慧擅名,或以美色称善,或家中丈夫也具有较高素养的妇女,在家庭中都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当然,不排除某种原因,正妻地位甚至低于妾。有的妾要求丈夫尊重自己,有的妾地位极其低下,都与妇女身后的母家势力和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地位较高的妻妾为人母后,从儿女的婚事,到继承人人选的确定上,都可能左右事态的发展,可见她们在家庭中的影响与地位。《左传》中即便是对于被出的母亲或者是有过错的母亲,儿子都是容忍的,对母亲是照顾的,反映出妇女在社会上获得的伦理和家庭地位。春秋时期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是多层次的,妇女的容貌、智慧、母家的势力和支持是决定她们地位和命运的三个重要因素。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women ' s family marriage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s the focus and core of the study of women ' s family marriage .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it is not appropriate that the marriage of the noble girl in the mainstream societ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issolve the marriage .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the noble family has a certain inheritance rights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峗峗;;试论《左传》的引“谚”[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梁葆莉;赵晓辉;;春秋后期巫臣使吴及《左传》的历史叙述[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张丹;;《左传》及楚简所见彭氏家族人物考[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4 郭小转;钱文霞;;《左传》弑君现象之文化根源考论[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5 李青苗;;《左传》委婉语的替代现象浅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周丹;;小议鲁隐公[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白松梅;;春秋时期楚王对采邑的控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吴宁霞;;论《左传》的虚构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刘小姣;;《史记》与《左传》中女性人物塑造之异同[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姚晓娟;;论春秋时期家臣来源的多元化[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直刚;;两周私属初探[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2 陈靓;;甘肃东部及陕西西部西周至春秋时期秦人的人种类型与食谱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钱慧真;;《左传》疑义新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叶行昆;;简述春秋时期的制度思想[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开国;;春秋时期开明政治对思想文化的影响[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姚曼波;;孔子《春秋》复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欣;谢乃和;;略析春秋时期邦交中的吊丧礼[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8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根柱;品析《左传》中的廉政思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2 郭福建师范大学 郭丹;《左传》“言事相兼”的叙事特点[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杨易锋;春秋淹城看“春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活化历史,时尚与经典的完美结合[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述堂;学“国学”要读《论语》、《左传》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谢金箫;百发百中养由基[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7 宋公文 伍存强;息夫人论考[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刘建国;朱方在何处[N];镇江日报;2009年

9 徐义华;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10 陈洪波;日本汉学研究的折射[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中阳;商周指定服役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永祥;《左传》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陆丽明;《左传》与唐代散文[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崇任;《左传》文学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远明;春秋时期司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青苗;《左传》辞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从《左传》和《国语》看春秋时期的妇女及妇女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鑓;《左传》、《国语》中的《周易》筮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贾秀凡;《左传》中复仇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张银侠;《左传》霸主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兴平;论春秋时期上层社会的婚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蔡s,

本文编号:1909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09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