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府兵番役制度考释
本文选题:唐代 + 府兵 ; 参考:《西北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摘要】:唐前期的府兵制度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秦汉的世兵制度,后启宋的募兵制度,,在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分析唐代府兵番役出发,在全面总结府兵上番服役的种类、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服役编制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唐代府兵番役制度本身进行深入探讨。进而从唐府兵番役的视角,讨论研究与府兵制起源相关的“丁兵制度”和与府兵番役相关的府兵负担等问题,旨在对府兵番役的具体内容、府兵制起源的时间和府兵制崩溃的原因三个方面做出新的补充、解释和讨论。
[Abstract]:The military system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system. It inherits the system of the world soldiers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the recruitment system of the later Song Dynasty,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military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litary service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types, time, location, content, compila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military service,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discussion on the system of the military service of the government soldiers in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the military service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ng Bing system"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the government military system and the burden of the government soldiers related to the government military service, aiming at the concrete contents of the military service of the government. The time of the origin of the military system and the cause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military system were added, explained and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梅;论陈寅恪对唐代兵制的研究[J];江汉论坛;1996年04期
2 李燕捷;魏周府兵组织系统与赐姓之关系[J];河北学刊;1988年05期
3 张国刚;唐代禁卫军考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刘国石;1949年以来西魏北周改革研究概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11期
5 戴吉强;;唐初入闽固始籍府兵之兵府属地初探[J];寻根;2008年03期
6 孟宪实;略论唐前期河北地区的军事问题[J];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7 李程;唐朝时期府兵制中"兵"的地位变化述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8 戴建华,陆精康;《兵车行》本事系年考[J];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04期
9 陈寅恪;;娭唐代之蕃\与府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01期
10 ;航海手记[J];棋艺;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毓贤;;唐代开漳文化源流考要[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汤毓贤;;开漳文化与侨民社会[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刁培俊;;20世纪宋朝职役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继民;;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府兵的征行制度[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5 李伯重;;略论唐代的“日绢三尺”[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6 褚良才;;敦煌变文中的古代军语汇释[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胡保安;;略论消防工作社会化管理[A];2004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竞赛论文集[C];2004年
8 胡如雷;;两件敦煌出土的判牒文书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9 吴伟;姜茂发;;元代矿冶业生产赋课制度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陆庆夫;陆离;;论吐蕃制度与突厥的关系[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蒋晓峰 李骥志;伊反美武装称俘获20多名政府兵[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葛庆廷;中国古代的兵役制[N];人民代表报;2004年
3 刘继涛;甘肃庄浪出土的军事信物隋虎符[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张惟;开拓九龙江流域的河洛祖妈[N];闽南日报;2008年
5 郑友消;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1年
6 马晓东;侯马市——鼎新重筑下马里[N];山西日报;2004年
7 薛轲;《“策勋十二转”新解》商榷[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郭上人 戴腾云;芗城天宝古楼寨[N];闽南日报;2008年
9 涂志伟;漳州姓氏趣谈[N];闽南日报;2007年
10 王一雄 林榕庆 谢鹏志 汤三再;两岸民众同尊“下南将军庙”[N];闽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伟;府兵制政治过程论[D];浙江大学;2008年
3 曹印双;唐代政治文化研究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治国;晚清兵制变革思想及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英卫峰;唐代府兵番役制度考释[D];西北大学;2004年
2 马春华;唐代折冲府数目及分布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朱俊;隋代卫府官考论[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伍钧钧;杜甫旅食京华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小永;隋代鹰扬府新考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潇;试论隋唐府兵制消亡的原因[D];贵州大学;2007年
7 姜远飞;府兵制与西魏北周政治[D];山西大学;2008年
8 王琛;北朝晚期的社会与法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韦冲;武川集团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赓哲;贞观十九年唐对高丽的战争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921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