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儒士命运——对北魏崔浩被诛的深层解读

发布时间:2018-05-22 12:21

  本文选题:崔浩 + 北魏政权 ; 参考:《天府新论》2014年05期


【摘要】:公元450年,崔浩被诛,其缘由史书记载多有分歧,大致可分为三:佛道相争招致杀身之祸;与南方政权有染,事情败露而被诛;修撰北魏国史"备而不典"而被诛。但究其深层原因,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对汉民族先进的政治、文化加以继承理所应当,但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守旧,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他们又表现出了抵制的一面。在这一背景之下,崔浩作为儒士,他为实现自身政治抱负、汉化鲜卑政权、恢复儒家道统而跻身于这一政治漩涡之中,最终成为了集团利益纷争下的牺牲品。
[Abstract]:In 450 AD, Cui Hao was executed, the reasons for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re many differ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uddhism and Taoism to lead to murder; with the southern regime, things are exposed and executed;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history, "prepare but not the code" and be executed. But the deep reason is that, as a minority regime, the rulers should inherit the advanced politics and cultur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rule, but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ir vested interests, They showed resistance again. Under this background, Cui Hao, as a Confucian scholar, in order to realize his own political ambition, turn the Xianbei regime into Chinese, restore Confucian morality and join in this political whirlpool, he finally became the victim of the group interest disput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室;
【分类号】:K23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德章;;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0年00期

2 何德章;北魏初年的汉化制度与天赐二年的倒退[J];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支遁与晋末玄言、山水诗之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金仁义;;桓温伐成汉考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孙朝阳;;论节烈思想发展的两条主线[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5 陆庆夫;许益;;“雁门事变”及其相关问题论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志;;宪法平等权中的统合标准刍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7 宋丽莎;;从《抱朴子》看葛洪的“以玄代道”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8 祁海文;徐^y:“美育”概念的最早提出者[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9 巩青燕;;玄言诗研究资料缺乏之原因初探[J];长城;2010年02期

10 马青芳;;鲍照《建除诗》青海史实及其创作成因探析[J];长城;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慧斌;;试析魏晋南朝家学兴盛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陈于柱;;从敦煌占卜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对话交融——以敦煌写本宅经为中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权家玉;;南朝的“苏侯”信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济沧;;放达之风与六朝舆论[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杰舜;徐桂兰;;在迁徙中实现新的文化认同——以广府人的形成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8 陈朝云;;夏商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文化交流探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敏燕;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袁连;魏晋南北朝琅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海燕;论谢灵运诗歌中所体现的才士困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钱礼宁;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静;何承天文学综论[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荣晖;法家、兵家思想的近缘性与商鞅、韩非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陈昊天;死刑存废与民意之间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巍;汉魏六朝至唐五代悟道求仙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孔琴琴;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统论的广泛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向燕南;北魏太武灭佛原因考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2 曹文柱;北魏明元、太武两朝的世子监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光宇;从《咏怀》与《北征》看杜甫的忠君爱民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2 陆晓光;;孟子诗论探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宋绪连;魏晋南北朝文学举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4 林刚;;从《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李世忠;杜甫入蜀前后家事诗创作简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刘红麟;;去留之间:人生的二难选择——王鹏运述志词论[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志东;;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无为而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陈世;;关于王莽对匈奴政策的再认识[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刘康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以无讼为视角[J];理论观察;2006年02期

10 王镇宝;;道教与李白的政治理想[J];语文学刊;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长阜;;“贵理国其若梦,几华胥之故乡”——李白政治理想新探[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赵淼;;传统、现代与“中国问题”[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3 杨爱民;;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敬业精神[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吴根友;;中国民主政治理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以近代西方制度变迁史为参照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孚政;;“大学”之辩[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曹建国;;李白怀谢g诗别探[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8 吴河清;;命运与性格的对话方式——李白诗中的牢骚[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粟尚正;;从“治天下”到“比天大”——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探析[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忠海;;论公民政治观教育与公民意识修养[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春;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变成各级政府官员的实践[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江苏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现实要求[N];新华日报;2004年

3 水利部离退休老干部局党委;提高党员理论素养 坚定政治理想信念[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记者 章建华 陈乔炎;称难以实现人民期待,尼泊尔总理宣布辞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熊芳亮 (作者单位:国家民委政法司);“治”与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南方日报评论员;全省两会见证政通人和[N];南方日报;2010年

7 高进良 吕乃华;认真抓好青年干部思想政治教育[N];衡水日报;2006年

8 廖奔;寻找心中的红星[N];人民日报;2007年

9 特约采访 马庆;自由式民主:矛盾的理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梁忠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婉;台pcs鷬i的中W f鳾隱D];苏州大学;2013年

2 陈景云;政治与多元善观念[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承;超越心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春;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达;学术、舆论与政治[D];南京大学;2013年

2 李婷婷;明初政治与文人心态及文学演变[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兰州大学;2012年

4 解雅梦;日本世袭政治的政治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丰瑞;论先秦儒墨两家的政治人才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远方;中国传统士人政治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邓岑;王造时的政治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依;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凡;“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杨啸勃;“天府之国”观念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2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2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