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地方社会管窥——以阳枋《广安旱代赵守榜文》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22 12:52

  本文选题:南宋 + 阳枋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阳枋《广安旱代赵守榜文》虽然是一篇为缓解淳yP四年广安军发生旱灾所作的劝谕社会各阶层"上下改革,共回天意"的告示,但是告示内容揭示了南宋广安军地方社会四个问题:一是这篇榜文把朱熹感召和气以救荒的思想运用到广安救荒活动中,昭示着朱熹的理学思想在理宗时代已深入基层社会,成为下层民众普遍接受的一种行为准则,或认识问题的方法原则。二是士的定义从战国以降很不确定,到唐宋之际,研究者一般认为士是指包括士大夫在内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群,属统治阶级,但阳枋榜文中却明确将士与士大夫分开。士大夫是有明确官职的人,而士则被局限为业儒者。三是突显了官府官、吏在社会结构中的统治或强势身份,军使(军守)、士大夫、吏胥排在前三名,属于地方社会的上层,而士农工商是基本民众,在这里强调了官民之间的分野。四是道释者流、军禁之士、游手之徒成为地方社会特殊的群体或阶层,是中唐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直接反映和结果。另外,从榜文所列诸阶层悔惧失德、省愆自责,以求兴利除害诸项中,可以深刻透视广安军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
[Abstract]:Yang Fang "Zhao Shou-bang on behalf of Guangan" although it is a notice to alleviate the drought in Guangan Army in the past four years, it has advised all social strata to "reform up and down, and return to heaven altogether". However, the contents of the notice revealed four problems in the local society of the Guang'an Arm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first, this article applied the idea of Zhu Xi to the activities of relief from famine by inspiring peace and spirit, indicating that the Neo-Confucianism thought of Zhu Xi had already penetrated into the grass-roots society in the era of rationalism. To become a generally accepted code of conduct, or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the method of principle. Second, the definition of a scholar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very uncertain, to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researchers generally think that scholars, including scholars and officials to tak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the crowd, belong to the ruling class, but Yangfang list is clearly separated from the literati and officials. Literati and officials are those who have definite official posts, while scholars are confined to professional Confucianism. Third, it highlights the ruling or strong statu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official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Military envoys (military guards, literati and officials, officials and officials) are in the first three places, belonging to the upper class of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the intellectuals, peasants, and industry and commerce are the basic people.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is emphasized here. The fourth is that the Taoists, the people banned by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who travel hand become the special groups or strata of the local society, which is the direct reflection and the result of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society of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In addition, the social problems existing in Guang'an Army can be deeply seen from the social problems of Guang'an Army from all the strata listed in the article, such as repentance, fear of virtue, self-reproach and self-reproach in order to promote profit and eliminate harm.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宋朝应对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及历史经验研究”(10AZS006)
【分类号】:C912;K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建宏;;论宋代官方谕俗文与基层社会控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J];文史哲;2003年01期

3 杨军;;宋代榜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阚红艳;;论新儒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张勇;论《庄子》“环中”的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立波;;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余亚斐;;论智慧的历史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科;;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历史必然性与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继耘;;略论两汉经学对古代封建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有f;;葫芦里藏的什么药?——简论葫芦文化与中医学[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8 龚正伟;;中国人光大自己的“快乐体育”如何?[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郑恩兵;;焦虑与荣耀共生的河北当代文学[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陈锐;;关于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坚;;宋代坑冶业中的国家与地方——湘粤赣边的考察[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吴业国;;经界法与南宋地方社会[J];求索;2009年12期

3 蔡东洲;;蒙军“假道灭金”研究四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 李传印;韩O傠杏肟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邓华祥,肖忠生;陈文龙《复元将唆都书》解读[J];莆田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吴锡标,陈国灿;南宋时期江南城市工商业形态探析[J];江海学刊;2005年04期

7 符海朝;南宋楚州知州与山东忠义关系之辨析[J];殷都学刊;2005年03期

8 何锋;12世纪南宋沿海地区舰船数量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3期

9 杨f;陈国灿;;从陆游“镜湖诗”看南宋中期江南农村市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6期

10 何玉红;;“经世”意识与南宋川陕边防史地类文献[J];史学史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郑炳U,

本文编号:1922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2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