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六科制度述略

发布时间:2018-05-24 05:02

  本文选题:清初政治 + 六科制度 ; 参考:《清史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六科为明清两代所特有的监察谏议制度,对廓清政治贡献良多。但历朝《大清会典》对于顺治朝六科制度语焉不详,本文将依托官私记载尝试考察这一时期六科的制度建构以及科臣的选任方式,同时探讨在明清易代之际六科制度的变迁。
[Abstract]:Six branch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ique supervision and advice system, to clarify the political contribution. However,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about the six branches of Shunzhi system is not clear, this article will rely on the official and private records to try to investigate the six branches of this period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officials,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uring the change of the six branches of the system chang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K249.2;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邹长清;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颜广文;明代庶吉士制度考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韵;;论明代翰林院在高级官员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得失——以宪宗朝为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吴琦;唐金英;;明代翰林院的政治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培贵;;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4 郭培贵;论明代科举制的发展及其消极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5期

5 王尊旺;;明代庶吉士考论[J];史学月刊;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叶晔;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妍嘉;从《南阳书画表》看韩氏父子之收藏[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王敏;明代翰林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恩荣;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金英;明代翰林群体的社会文化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韩旭;明代科举地域平衡原则及实施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长江;略论明代科道官的“风闻言事”[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2 尹树国;明代六科制度述略及简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3 王天有 ,陈稼禾;试论明代的科道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 刘长江;明代科道官参与廷议之得失[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5 刘长江;明代风闻监察述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许颖;;清代科道官行政处分提出权的历史解读[J];社科纵横;2010年11期

7 付永正;;顺治朝清廷经略甘宁青地区政策得失述评——以孟乔芳任职陕西三边总督期间为中心(1645-1654)[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刘丽君;;略论清代顺治朝科道官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刘文鹏;;清代科道“风闻奏事”权力的弱化及其政治影响[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10 陈宝良;论明代的科道[J];中州学刊;199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文海;清代官场迎送何以成灾[N];光明日报;2004年

2 常建华;康熙“微服私访”真相[N];韶关日报;2006年

3 常建华;康熙“微服私访”的历史真相[N];天津日报;2005年

4 李宪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曹永宪,韩国弘益大学历史教育系;韩国的明清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牧惠;古来反贪何其险[N];检察日报;2000年

6 杨波,文学博士,,现供职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两幅圣旨看明代的监察御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丽君;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徐明一;清代六科行政监控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宏;清代乾隆朝督抚贪贿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滨;论科道对明代政治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怀娣;清顺治朝殿试时务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刚;顺治朝的江南控制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尹霄;明代监国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旗军;内外有别:明代京官和外官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耀田;明代军功监察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马妮;明代监察法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何桂凤;明代京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于坤;明代言官与擅权宦官关系探讨[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司曼;嘉靖朝言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7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7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7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