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呼和浩特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及其印务处管理
本文选题:清代 + 呼和浩特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1期
【摘要】: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及其印务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的管理藏传佛教寺庙和喇嘛及其所属沙毕纳尔的"政教合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它既不同于札萨克达喇嘛旗,也不同于掌印呼图克图之沙毕纳尔旗。根据清代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蒙古文档案和清朝官修文献,就清代呼和浩特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印务处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经过、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机构体制及其所辖寺庙、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的任免与喇嘛印务处隶属关系的转变原因、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行政管理职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Abstract]:The Indian Zasak Lama and his printing office are the administrative bodies set up in Mongolia by the Qing Dynasty to manage Tibetan Buddhist temples and lamas and their affiliated Shabinar's "unity of government and relig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Zasak Lama Banner. It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Shabinar Banner of Hutuk Tu. According to the Mongolian archives of the printing office of the Hohhot Lama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official document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ting office of the Zasakada Lama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the printing office of the Lama of Hohhot and the temples under its jurisdiction are discussed.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ppointment and dismissal of the Lama Zasakta and the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ma Printing Offic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of the Hohhot Lama Printing Office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传佛教与近代内蒙古社会研究”(编号:10BZS045)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钟达;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建城年代初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9年00期
2 阿·马·波兹德涅耶夫 ,张梦玲;呼和浩特土默特简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金US[n;呼和浩特旧城的变迁和新城的兴建(呼和浩特史话之一章)[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60年02期
4 何天明;两汉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建置和民族构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5 薄音湖;;呼和浩特究竟建于何年?[J];文明;2007年08期
6 呼格吉勒;论清朝前期呼和浩特·土默特地区土地的使用状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王学愚;蛾眉遣嫁为靖边——由呼和浩特公主府公主的考证谈到清廷对蒙古的和亲政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8 金启淙;归化城喇嘛暴动传说考——兼从民俗材料看召庙与汉商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胡日查;;清代蒙古寺院土地及其经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何志;从清初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呼和浩特商业[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6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乔吉;;阿勒坦汗与明朝之间的佛教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2 李美玲;;三娘子对明末蒙汉和平友好关系的贡献[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杜晓黎;;呼和浩特地区战国时期货币经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4 杜晓黎;;隋唐时期呼和浩特地区草原丝路贸易与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秀川;明代呼和浩特城墉楼阁图发现始末[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记者 潘秀慧;草原文物今起武装押运来温[N];温州日报;2006年
3 董恒宇 小洁 周洁 沈昌炜;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现代意义[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4 柴海亮 刘晓莉 朱峰;研究中国民俗为何“出口转内销”[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呼和浩特博物馆 杜晓黎;文物保护合作新尝试[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咏梅;元上都建城7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首府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7 高勇金峰;黑城遗址:沙尘暴刮出古代陶瓷器[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郭汉文 李利东;延庆发现上世纪40年代身份证[N];中国档案报;2006年
9 记者 高平;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良好时期[N];光明日报;2006年
10 王宇天;战国时期,,河套地区就已开始“西部开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忠和;“走西口”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斯日古楞;清代内蒙古地区寺院土地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旭霞;清代内蒙古地区寺院收支及其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海霞;清代蒙古寺院劳动者—沙毕纳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志强;方逢时与“俺答封贡”[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姜爱红;明代蒙古南下“扰边”探析:1436~1464年[D];厦门大学;2007年
6 梁若愚;明代蒙古人的入边与郑洛的经略[D];暨南大学;2009年
7 赛娜;清代内蒙古西部城镇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李婧;清代归化关的设立及其税收的相关情况[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李鹏;元代入华高丽女子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君;清代归化城商业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2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5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