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北文肃祖祠文书初识
本文选题:徽州文化 + 徽州宗族 ; 参考:《历史档案》2014年02期
【摘要】:正安徽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资料中心近年从歙县农村搜集到一批专属于歙县北乡宋村"文肃祖祠"的契约文书。从其中《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歙县杨树仪租批》和《乾隆七年三月歙县杨元武卖田契》等文书内容中可以查知,"文肃祖祠"即当时歙县北乡十都一图宋村郑氏之"文肃祖祠"。这批属于文肃祖祠的契约文书多达109件,从《清康熙五十六年二月歙县郑元琨山场承租批》到《民国30年8月歙县郑继奎承租田批》,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至民国,跨时222年。从文书内容上看,属于宗祠田地山场买卖、顶当、捐批文契、承租文约之类的有89份a,属于文肃祖祠坟地诉讼、族产聚散、祠堂执法、祠堂管理等等内容的诉状、议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Huizhou Cultural Research Resource Center of Anhui Huangshan University has collected from the countryside of Shexian a number of contract documents that belong to the Song Village of Northern Township of Shexian County, "Wen Su zu ancestral Temple". Among them, "Dao Guang 23 July Shexian Yang Shue Yi lease," and "Qianlong March March Shexian County Yang Yuanwu selling farmland," and other documents can be found, "Wen Su ancestral Hall," then Shexian County North Township, a picture of the Song village Zheng's "Wen Su zu Temple." There are as many as 109 contract documents belonging to Wen Su zu ancestral Temple, ranging from "Qing Kangxi 56" to "Zheng Yuan Kun Shan Yard lease" in Shexian County, she County in February 56 to "Zheng Jikui Chengtian Grant" in Shexian County in August of 1930, "Li Qing Kangxi, Yong Zheng, Qianlong Qianlong, Jiaqing, and Dao Guang." Xianfeng, Tongzhi, Guang Xu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spanning 222 years. As far as the contents of the documents are concerned, they belong to the Zongci Temple, the land, the mountain, the sale, the top, the deed of approval, the lease of the text, and so on. There are 89 copies a. They belong to the lawsuit of the tomb of Wen Su zu ancestral Hall, the collection and dispersal of the clan property, the law enforcement of the ancestral hall,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ncestral hall,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黄山学院;
【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徽州宗族祠堂的调查研究及保护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JJD70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BZX070
【分类号】:K244;G2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利;;徽州文化与徽学漫谈[J];文史知识;2001年11期
2 杨晓民;;魅力徽州——十集文化系列片《徽州》创作札记[J];电视研究;2004年09期
3 叶显恩;徽州文化的定位及其发展大势——《徽州文化全书》总序[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许若齐;;黯淡之“徽”[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30期
5 江平;;徽州,我们的故乡——三代婺源学人的徽州情结[J];江淮文史;2006年05期
6 ;徽州古街——柏树老街[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郭保林;;徽州写意[J];文化月刊;2007年03期
8 赵焰;潘成;;千年徽州梦[J];度假旅游;2007年Z3期
9 张海鹏;;徽商与徽州文化[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4期
10 高晓春;触摸徽州文化[J];人民论坛;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久余;;《徽州文化全书》的编撰与出版[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脉贤;;徽州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价值[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霞;;徽州文化的二重性特征及其思想渊源[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罗培;;做好宣传文章 促进徽州历史档案和徽州文化研究[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平凡;;让徽州文化跻身于时代的先进文化之列——在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上的讲话[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佟辉;;《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8 刘伯山;;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徽州文化[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国标;;徽州文化与徽州人的精神[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孔翔;陆韬;;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研究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庆元;徽州文化的又一风景[N];安徽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吴江海;徽州文化迈向“活态传承”[N];安徽日报;2009年
3 谢维贤;皖赣两省共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N];华东旅游报;2009年
4 实习生 向敏 本报记者 何小龙;保护文化生态不能只说不做[N];江淮时报;2009年
5 刘伯山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徽州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祁俊;市政府征求非遗传承人意见[N];黄山日报;2010年
7 潘振球;《徽州文化全书》简介[N];安徽日报;2002年
8 光辉;安徽调研徽州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徽;《徽州文化知识读本》[N];中国文物报;2002年
10 方利山;徽州文化在海内外[N];黄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衣晓龙;诗意的家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3 冯剑辉;近代徽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亚军;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亚池;皖南民俗家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梁德阔;儒家伦理与徽商精神——“韦伯式问题”的经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陈庆军;承志堂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10 徐松如;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1843-1953)[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s,
本文编号:2009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0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