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北“回民义学”研究
本文选题:清代 + “回民义学”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回民义学"的设置是清代历次回民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所实施的善后措施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手段实现文化同化,以强化对回族社会的控制。清代西北"回民义学"的设置历程主要经历了初创、发展、鼎盛和转型等阶段。作为武力"平叛"之后的一种文化"善后"措施和进行社会与文化再生产的制度设置,"回民义学"彰显了王朝政治的文化霸权。"回民义学"虽然将回民强行纳入王朝政治文化体系的再生产设置中,但其中的文化张力必然导致义学意旨的南辕北辙。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udy of Hui people's righteousnes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measures implement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after the successive uprisings of Hui people were suppressed in the Qing Dynasty. Its purpose is to achieve cultural assimilation through educational mea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the Hui nationality society. The course of setting up Hui people's righteousness in the northwest of Qing Dynasty mainly went through the stages of start-up, development, heyday and transformation. As a measure of cultural "healing" after "counter-insurgency" by force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 for social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Hui people's righteousness" demonstrates the cultural hegemony of dynasty politics. " Although the Hui people were forcibly brought into the reproduction system of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ystem of the dynasty, the cultural tension among them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diametrically opposite of the meaning of the theory of righteousnes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研究”(13JJD850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回省’的历史记忆与移民的文化再生——六盘山下陕西回族社区的民族学调查”(12LZUJBWYB113)
【分类号】:K249;G63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龙先;“苗疆义学”历史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1期
2 黄兆宏;;清代甘肃的义学[J];丝绸之路;2009年24期
3 李世愉;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小东;;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身世及早年经历[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2 付永正;马晓旭;;论清代同治年间甘肃地区堡寨的作用[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孙冬虎;;北京史年代辨误二则[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4 赵世瑜;;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孙冬虎;宣南历史文化三议[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周福振;;论肃亲王善耆的立宪实践活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王娟;;浅析近代北京慈善组织的救助效果[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黎林;;从萨都剌诗文看萌芽时期的回族哲学[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许庆如;;清代贵州义学经费来源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高乐才;;论近代中国东北关内移民与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次第;;辽河文化资源考察与闽南文化资源研究[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贾建飞;;浅谈清人视野中的西域[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冬虎;;北京史年代辨误二则[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4 徐江雁;梁峻;李经纬;;清朝御药房名实及紫禁城署所居址考辨[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4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关勇;文人·官员·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一帆;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永贵;明清时期的桂越交通贸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董文明;豫桂二省区回族现状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胡小平;清代官吏惩治施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吴园林;财权·政权·宪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新茹;明清珠三角城镇发展引起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D];暨南大学;2011年
7 徐丽;明清肇庆城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杨历业;晚清时期的梁士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海峰;清代山东义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航;清代荆州驻防将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德春;;“叶赫之墟”的历史影响与发展当地市场经济的对策研究[J];满族研究;2007年04期
2 魏隽如;汤倩;;尧文化的发源地、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罗维庆;;酉水千户所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万斌;;试论秦楚文化差异及其历史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5 李伯衡;;晚清陕甘回民起义性质之我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6 石培华;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与陕西回民起义[J];史林;1992年04期
7 张生旺;西捻军在陕西的抗清斗争[J];史学月刊;1964年12期
8 李松茂;台湾出版的研究清代回民起义的三部著作[J];青海民族研究;1997年01期
9 櫖长寿;“同治年晸朷西回民起义kw史娍查}\0录”序言——兼婍朷西回民运R盏男詫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年04期
10 邵宏谟 ,韩敏;同治初年陕西的回民起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秋梅;;“晋无公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阎晓君;;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3 顾奎相;;第二讲 五起五落的北宋名相寇准[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4 陈育宁;;论秦汉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开发[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5 靳生禾;;赵武灵王历史地位刍议[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锋 整理;回民起义军在正宁细岭山之战[N];陇东报;2006年
2 安作璋 刘德增;论“汉家制度”及其历史影响[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葳葳;安史之乱有多乱?[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史舟;前车之鉴后车之师[N];民族日报;2010年
5 焦云洲;壮烈的阶州保卫战[N];民主协商报;2005年
6 郑微微 缪小霞;相聚“浙南红都”共话发展[N];温州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杨斌鹄 实习生 尚云;陕西商帮一段逝去的经济辉煌[N];西安日报;2006年
8 平舆县辛店第一初级中学 刘西浦;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N];学知报;2010年
9 卢有泉;遥望大唐蒲州城[N];太原日报;2006年
10 渐淅;哪一个唐玄宗更真实[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琛;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社会与法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海洋;清代西北回民的发遣问题[D];兰州大学;2012年
2 刘现同;两周时期旅游文化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殷琦;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鑫;汉初黄老政治述论[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金一;赵构《翰墨志》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赵媛媛;试论西汉政治文化模式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雪红;宋代民间教育传播问题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8 徐建军;清代昆明城市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何莉莉;武则天与登封[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樊莹;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善后措施及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40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4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