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儒家天主教徒对“天”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8-06-20 18:26

  本文选题: + 天主 ; 参考:《现代哲学》2014年05期


【摘要】:明末清初的儒家天主教徒代表了儒学和天主教教理两种文化对话和融合的士人群体,天主教化儒学则是其耶儒互释和融合的以儒学为思想本位的思想体系。本文详论明末清初儒家天主教徒对传统天观的天主教化改造,这种改造后的天道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坚持儒学本位的耶儒融合。
[Abstract]:The Confucian Catholic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represented the scholars who had two kinds of cultural dialogue and amalgamat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atholicism, while Catholic Confucianism was its ideological system based on Confucian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athol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heaven by the Confucian Catholic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is modified thought of Heaven and Taoism is to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Confucianism.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末清初‘儒家天主教徒’新道统思想研究”(11YJC720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222;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敏珍;论明末反天主教运动[J];安徽史学;2000年02期

2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康志杰;一部由欧洲传教士编纂的索引──评阳玛诺的《圣经直解杂事之目录》[J];辞书研究;2000年04期

5 田毅鹏;近代中日“开国”的历史比较[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6期

6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党派分野与其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无关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7 田毅鹏;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8 孙邦华;;“入乡随俗”:明清耶稣会士的文化适应政策及其现代意义[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9 李天纲;简论明清“西学”中的神学和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章清;;晚清西学“汇编”与本土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肖朗;;近代西方教育导入中国之探源——艾儒略与明末西方教育的导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徐海松;;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清初科学家的思想轨迹及其影响[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W·J·裴德生;朱鸿林;;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成为天主教徒试释[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6 庞乃明;;从对欧称谓看明人欧洲观[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8 沈也地;;浅谈艾儒略(Julios Aleni)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9 赵德宇;;中日早期西学差异论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爱荣;论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虎;康雍乾三朝宫廷绘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5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晖;西学东渐与清代前期数学[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对于儒家的一种新的解释方式[J];哲学研究;2001年01期

2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问题与方法[J];哲学动态;2003年10期

3 李智伟;;法之儒化——浅谈儒家对法家的改造[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4 田莉姝;论汉朝法律儒家化的体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杜玉奎;李文玲;;论汉代法律的儒家化[J];管子学刊;2006年02期

6 田广清;;从“礼”和“礼治”,看儒家秩序设计中的制度性资源——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阈[J];原道;2006年00期

7 张祥龙;;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普遍主义还是非普遍主义[J];求是学刊;2008年01期

8 陈钢;;晚清出版与制度化儒家的解体[J];中国出版;2011年08期

9 谢红星;;在不平等中追求正义——儒家“礼治”的另一种解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郑杰;;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儒家化[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润新;;论当代社会儒家价值观的意义[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聂秀娥;;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张海峰;周会蕾;;唐朝法律与佛教关系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4 金禹彤;;高丽礼制对唐宋五礼体系的效法与变异[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张守东;儒家的法律化与法学的儒家化[N];法制日报;2003年

2 梁涛;儒家的制度化存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罗洪启;从北魏时期的一则案例解读中国法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本刊编者;中国:法律与社会[N];法制日报;2008年

5 干春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礼法合治建构古代中国的社会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秋风;儒家复兴首当感谢农民[N];中国经营报;2012年

7 ;儒家礼文化及其现代回响[N];解放日报;2014年

8 范忠信;中华法系问题的新诠释[N];文汇报;2001年

9 记者 邵肖梅;当代儒家法学奠基人[N];绍兴日报;2008年

10 刘长居(河北);中国古代法律史话[N];人民代表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红太;中国刑律儒家化的标准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汪荣;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龙;儒家军民观的宪政思考[D];中山大学;2010年

2 张静涛;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D];吉林大学;2007年

3 徐琼琼;儒家礼法思想对我国当代构建法治国家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顾章慧;南朝司法儒家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马越;试论北魏法律儒家化的进程[D];郑州大学;2013年

6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忠义;北魏司法制度儒家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毛永俊;论儒家伦理对中国古代职官管理法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8年

9 田莉姝;中国封建主流法律思想演变之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吴际亮;浅论中国传统刑律儒家化[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5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45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