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剿饷的征用看明末国家机器运转的失灵
本文选题:剿饷 + 明末 ; 参考:《学术探索》2013年11期
【摘要】:剿饷主要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加派的赋税,剿饷能否得到有效运用,既关系到农民起义能否被顺利镇压,又关系到统治者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为了保证剿饷的有效运用,统治者对剿饷的征收、管理及运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未收到实效。相反,剿饷加派本身的目的和性质,以及剿饷征用过程中出现的挪用、虚耗与贪污等弊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末王朝各方面管理的混乱,由此可见,明朝末年,国家机器运转已渐趋失灵,王朝灭亡之势难以逆转。
[Abstract]:The suppression of wages is mainly a tax that Emperor Chongzhen sent to suppress peasant uprising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hether the wage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relates not only to the successful suppression of peasant uprisings, but also to whether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rulers can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use of wage suppression, the rulers adop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the 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uppression pay, but these measures did not achieve actual results. On the contrary, the purpose and nature of the anti-pay increase, as well as the malpractices of embezzlement, waste and corruption in the process of suppression and expropriation, reflect from one aspect the chaos in the manage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operation of the state machine has gradually become out of order, and the demise of the dynasty is difficult to revers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D691;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黄建圣;马宁;;论朱元璋对传统农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7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8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大伟;;北京皇家园林文化景观创作中的美学基因移植[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高大伟;;北京皇家园林文化景观创作中的美学基因移植[A];史苑撷萃:纪念北京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文集[C];2011年
3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4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10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清源;;明末山东徐鸿儒起义[J];齐鲁学刊;1979年04期
2 任崇岳;;略论元代末年的河南农民起义[J];许昌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3 孙祚民;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若干问题[J];齐鲁学刊;1984年06期
4 ;反孔烽火熊熊 “圣人”威风扫地——刘六、刘七捣孔庙毁儒经的战斗[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05期
5 吴越;明末甲申360大周期顾往瞻来[J];学习月刊;2004年05期
6 邹时炎;;张献忠在湖北地区活动考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7 龚兆吉;明末社会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历史意义[J];史学史研究;1985年03期
8 孙祚民;;有关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1964年01期
9 骆承烈;;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冲击孔丘老巢的记录[J];齐鲁学刊;1975年03期
10 曹典礼;;杨太起义事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济贤;;徐鸿儒起义新探[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2 孙祚民;;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若干问题[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3 沈龙法;;《盘山游日记》和明末“江南奴变”[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4 牛润珍;;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综述[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5 杨学涯;;浅论大顺政权的追赃助饷政策[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6 田培栋;;李自成农民军在军事上的成就[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7 张显清;;张献忠“谷城受抚”评析[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8 郭松义;;明末三饷加派[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9 寇伟;;试论丘o斓娜瞬殴踇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10 姜秀琴;;李自成的“追赃助饷”政策浅析[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敏兰邋(本报书评人);一场亡国悲剧的演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李洁非;谈谈明末[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刘和平:“无中生有”写大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祝志伟;中日战争与明王朝的盛衰[N];解放军报;2007年
5 张耀杰;明清两代的隐权力[N];经济观察报;2010年
6 天水师范学校 邓子杰;浅析明朝厂卫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N];天水日报;2008年
7 王春瑜;重新审视明末甲申之变[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范金民;迈向覆亡边缘的大明王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李渡;“超稳定”背后的危机[N];学习时报;2007年
10 李书伟;解读壮悔堂[N];商丘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卫星;统治的规则与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思想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D];南开大学;2003年
4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余全介;秦汉政治与儒生[D];浙江大学;2005年
6 何孝荣;明代南京寺院研究[D];南开大学;1998年
7 吕红梅;秦汉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唐国军;帝制初期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体系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洪兵;清代顺天府与京畿社会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张亲霞;先秦儒家君权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媛媛;试析明末剿饷问题[D];郑州大学;2011年
2 李超;杨嗣昌军事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樱;杨嗣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玉林;杨嗣昌军制改革若干举措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玉柱;浅析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6 何娅;明末江南地方社会及其秩序变动[D];西南大学;2013年
7 吕佳;孙传庭经略陕西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芳;明末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坤华;明初中越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纪巍;毛文龙形象的历史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5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4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