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农业生态思想的践行模式

发布时间:2018-06-22 04:14

  本文选题:汉代 + 农业生态思想 ; 参考:《农业考古》2014年04期


【摘要】:汉代农业思想含有丰富的生态意识,认为在农业系统中,天、地、人、物诸因素必须协调统一。当时对这种思想的践行模式,突出表现在:顺"天时"、因"地利"、促"物宜"、重"人和",并强调起关键性作用的"人",依照客观规律进行耕作,便可使农业生产获得好的收成。
[Abstract]:The thought of agriculture in Han Dynasty contains abundant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which holds that in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the factors of nature, earth, man and substance must be coordinated and unified. At that time, the practice mode of this kind of thought was shown as follows: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and time", due to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promoting "suitable things", emphasizing "people", and emphasizing the key role of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laws of farming, we can get a good harves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S-09;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英炬;;略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农耕图像[J];农业考古;1981年02期

2 李根蟠;;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少数民族的伟大贡献(续) 中篇(下)[J];农业考古;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王富春;;灸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7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9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卫民;;汉长安城植被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吴雯雯;泰山岱顶人文景观的历史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鄢铮,王谨;应用EM生物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J];厦门科技;1997年02期

2 刘齐明,宋利山;对延安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3 贺选德;;浅析东川节水农业的推广与应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1期

4 薛文华;;打造绿色自然的温室之家——太仓市民人谷农业生态园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农村经济;2011年05期

5 赵军;生态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动态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年03期

6 王冠慧;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降解与利用的探讨[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7 殷雨虹;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趋势[J];当代生态农业;1999年Z2期

8 马彦阁,刘会青,王寒菊;吉林省西部农业生态治理问题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0年11期

9 ;农业生态 作物栽培专家——王占哲(研究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10 李红兴;平凉市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之浅见[J];甘肃农业;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葛中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性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孙丽华;曹秀芝;;秦皇岛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蒋植宝;黄宝林;杨爱国;;超高茬麦田套稻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剑波;;在农业生态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6 高灵旺;谢文闻;;腐植酸类物质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概述[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吉明江;;略论白沙农业生态县建设与人才开发[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8 宋凤斌;王燕;;半山区小流域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崔家街小流域为例[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9 郭安红;李召祥;刘庚山;阳园燕;安顺清;;根源信号参与调控气孔行为的机制及其农业生态意义[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高灵旺;谢文闻;;腐植酸类物质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概述[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广西记者 邝伟楠;广西对农业生态景区减免税[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辛娜;北京燕岭农业生态园满眼生机[N];经理日报;2006年

3 刘晓东;农业生态园呼唤“原生态”[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丘陵茶园可产好茶[N];湖南科技报;2007年

5 通讯员 詹茹英 杨志勇;玉立公司领跑通城畜牧业[N];咸宁日报;2006年

6 李志民 陈奂良;山东广饶调查农业生态地质环境[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陈雅;九江县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N];九江日报;2007年

8 王燕波;现代高效规模农业的样板[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常世荣邋赵跃军 通讯员 王文斌;“江慧”的农业情节[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10 龙振祥;息烽永靖镇实施农业生态化建设[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文举;下辽河平原持续农业生态结构模式设计专家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95年

2 宋彤;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3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吴全忠;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开发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姜曙千;湘西北岩溶山区降水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7 刘彦;转型期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新虎;土壤地球化学环境对宁夏枸杞品质的制约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牟子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和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虹;泥河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月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3 王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01年

4 崔欣;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5 刘晨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6 黄凌;福建三明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春艳;公喇嘛乡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与生产结构调整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8 谢树春;农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9 梅霄潇;简阳市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库的构建[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徐国伟;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1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51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