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后期的文士尚武之风——兼及万历初年京师文人城市生活的一个新面向

发布时间:2018-06-28 15:36

  本文选题:文武分途 + 尚武之风 ; 参考:《体育与科学》2013年04期


【摘要】:明代以武功立国,建国之初即不吝以爵邑分封功臣宿将,然而文臣得封者绝少,后来在《大明律》中又明文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因而明初的"右武"政策甚为明显。随着明代政治的不断演变,文武地位迭有升降,最终演变出重文轻武的政治形势。在此形势下,大概从明中叶的弘治时代开始,文士社会中逐渐形成一股尚武之风。此一风气,也深刻影响到士人的结社交游活动中,出现了骑马角射、击剑任侠等风尚,显示出明代后期士人城市生活的一个新面向。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ing Dynasty established his country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right Wu" policy was obvious. In this situ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Hongzhi era of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a style of martial arts wa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society of the literati.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48;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建春;;明嘉靖、万历朝噜嘧铳的传入、制造及使用[J];回族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卫胜;陈传万;徐兆淑;;朱元璋与文书档案:从重视利用开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利;;嘉靖年间明朝对安南危机的处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金松林;;通俗化·本土化·生活化——当前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傅承洲;;冯梦龙与苏州派剧作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赵中男;论朱瞻基的历史地位[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9 王剑;明代的密疏:强化君主专制的特殊手段[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10 蔡明伦;;嘉靖言官:戴着镣铐起舞[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陈学霖;;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3 林丽月;;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徐卫东;;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5 万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刘利平;;明代文官试职制度考论[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沈龙法;;《盘山游日记》和明末“江南奴变”[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9 曹永年;;也先与“大元”——也先王号、年号和汗号的考察[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10 乔吉;;阿勒坦汗与明朝之间的佛教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强鹏程;明《宪纲》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丁扬;明代都察院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飞;;雍正时期的文官罚俸[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常靖华;试论曹魏选举制度的变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3 刘世德;;他是文官,为什么叫“大将”?[J];文史知识;2007年06期

4 王东洋;;魏晋南北朝文官考课后的奖惩制度[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谭平;论宋朝驾驭武将的宽严错位及其后果[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郭培贵;明代文官荫叙制度考论[J];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7 赵克生;;明代文官匿丧与诈丧现象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怡;;唐代文官服饰的文化内涵解析[J];殷都学刊;2006年04期

9 赵克生;;明代文官的省亲与展墓[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赵克生;刘群英;;明朝文官父祖封赠制度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培贵;;明史选举志考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徐晓望;;儒学与宋代福建的地方官[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3 佟辉;;《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4 刘利平;;明代文官试职制度考论[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郭培贵;;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的发展特点与启示[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7 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游彪;;宋代官员致仕荫补制度[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常越男;;清代官员考课中的“四格八法”[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永明;清朝文官俸禄立法的教训[N];光明日报;2003年

2 房列曙;我国近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建立和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3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李治亭;手不释卷,笔不脱手[N];北京日报;2009年

4 贾福林;明清官服补子的图案[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郑连明;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交通制度[N];中国交通报;2003年

6 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N];光明日报;2000年

7 张菲娜;华夏文明的“衣冠之治”[N];中国审计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木容;岳家军大旗飞扬八桂天空[N];南宁日报;2008年

9 邱永君;明清补服图案漫谈[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朱玉宝;宋代的官、职分离制度[N];中国人事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岩军;张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海妍;明代捐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卫华;清代前期湖北籍高层文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红丽;论元代文职官吏考核制度[D];吉林大学;2008年

3 许忠洪;汉代豪族与选举制度[D];南昌大学;2006年

4 杜情义;宋代文武换官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金坡;文人结社与地方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路欣;唐宋文官考课制度评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崔海雷;试论明代党禁制度的废弛[D];贵州大学;2007年

8 万琪;明朝文官俸禄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9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范建民;北宋前期流内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7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