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崇拜与著述自觉——以汉代著作自序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6-29 12:35

  本文选题:汉代经学 + 自序文 ; 参考:《北方论丛》2013年06期


【摘要】:汉代著作首创自序一体,通过这些序文,可以窥见文人的著作意识。详细考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自序文,可以发现,文人在创作这些文章时,一方面表现出对汉代经学的依附与模仿,著述表现为一种集体意识;一方面又努力加入自我个性因素,著述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意识。这两种著作意识的背后,实际上是汉代神圣性作者观与世俗化作者观之间的纠葛。这种看似纠葛的作者观,正表明了经学崇拜对著作自觉的启蒙作用。
[Abstract]:Through these prefaces, the writers' consciousness of works can be seen.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representative preface, it can be found that, in creating these articles, the literati, on the one hand, showed their attachment and imitation to the Confucian classic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ir writings showed a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tried to add the factors of their own individuality. Writing shows a certain sense of consciousness. Behi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se two works is actuall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sacred author view and the secularized author view in the Han Dynasty. This seemingly entangled view of the author shows the enlightenment effect of the worship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on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works.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234;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尚学锋;;汉代经学与文体嬗变[J];长江学术;2007年03期

2 吴承学;刘湘兰;;序跋类文体[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孔毅;杨志才;;王符伦理思想研究三十年[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10 鄂启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赋、比、兴探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春华;;董仲舒与汉代《诗》学三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许刚;;钱穆与张舜徽汉代经学研究之比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邱文山;;齐文化与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J];管子学刊;2007年01期

4 王彦辉;;精耕细耘的力作——评姜维公新作《汉代学制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6期

5 赵国华;;汉代学术主体评论研究[J];南都学坛;2007年01期

6 彭公璞;;简论汉唐经学中的语言哲学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许结;从东汉后期文学看玄儒境界——兼论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嬗变的思想环节[J];文史哲;1991年03期

8 张荣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汉代章句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洲明;;汉代经学与汉代辞赋创作[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郭海燕;;汉代家学管窥[J];船山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良方;;汉代经学的政治批判性[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陈增光;;探讨董仲舒学术思想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曾继耘;;略论两汉经学对古代封建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葛志毅;;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之学的兴起[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6 董承荣;;董仲舒的政治思想[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葛志毅;;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之学的兴起[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夏光辅;;孔学的改造[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9 张光洛;;张仲景用“粉”考释[A];’98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8年

10 高飞卫;;曹操公文特色浅论——兼评曹操对文秘制度的改革[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克奇;汉代经学和齐鲁文化[N];光明日报;2003年

2 山东省兖州一中 朱梅;逝去的君子风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朱典 计鸿训;怀远“以文会友”名利双收[N];蚌埠日报;2009年

4 苏祖勤;民族区域建制与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N];人民日报;2007年

5 邢贲思;“言”“意”之辩(下)[N];学习时报;2002年

6 陈卫平;略论儒学的地域性传统[N];光明日报;2007年

7 杨华;传统学术中的学派[N];光明日报;2007年

8 李文;上海复旦首次试水“国学班”[N];西部时报;2008年

9 钟文;复旦首次试水“国学班”[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邢东田;挑战定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3 汪荣;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小华;《诂经精舍文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D];扬州大学;2005年

7 陈以凤;孔安国学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两汉书》引《春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明丽;汉代“私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苟奉山;两汉经学与两汉文教政策之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雪;继承与超越[D];安徽大学;2002年

5 石超;早期儒家乐论中的哲学思想[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万云;经学与汉代的制度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陈扬;汉代伏氏与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方珍;论“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于静;《诗经·大雅·生民》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关云书;汉魏时期儒学玄学化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82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82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