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京旗民分城而居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清代 + 北京城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清代北京城旗民分城而居的过程及影响。以往对北京旗民分居的讨论研究多从顺治三年始,本文在以往研究和传统史料的基础上,利用清代内阁大库档案部分奏折和《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等资料,论证北京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开始于清顺治元年五月入北京城时,并深入探讨其具体过程。在重新梳理清初旗民分城而居过程的同时,文章进一步分析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对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影响,从北京城清代功能分区、人口流动、地理地价区位等方面探讨其影响的表现。
[Abstract]: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influence of Beijing Banner in Qing Dynasty.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discussions and studies on the separation of flag and people in Beijing began in Shunzhi three years ago.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traditional historical data,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archives of the Cabinet of Minister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Manchu text Archives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so 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licy of dividing the city and living in Beijing began when Shunzhi entered the city in May of Qing Dynasty, and discussed its concrete process in depth. At the same time of rearranging the process of banners living in citi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article furth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of banners 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functional zoning of Beijing to the Qing Dynasty, population mobility. Geographical land price lo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it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K249;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小萌;从房契文书看清代北京城中的旗民交产[J];历史档案;1996年03期
2 刘永强;;李自成与多尔衮在北京时期所实行的政策的得失[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群;;中国古代的住房权问题[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Z1期
4 刘小萌;;清代北京的旗民关系——以商铺为中心的考察[J];清史研究;2011年01期
5 冯年臻;清入关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局限性[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6 刘凤云;明清城市的坊巷与社区──兼论传统文化在城市空间的折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坤;后金(清)“南略”与明末清初北方社会心态的演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 llan Barr(白亚仁);论《王者》的由来[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彭艳芬;;孙嘉淦河淀通治思想与举措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3 任道斌;;笔墨精妙 蕙兰衡鉴——关于清初王朴画、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J];书画世界;2011年05期
4 杨艺璇;;泸定县化林坪石碑调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5 汪孔丰;;谫论秦瀛与桐城派、阳湖派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岳升阳,孙洪伟,徐海鹏;国家大剧院工地的金口河遗迹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梁琳;尹占华;;沈德潜与乾隆诗学观的离合[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8 陈亚南;;宾兴章程中的科举名词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9 李春青;;质亲王府建筑寻踪[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建平;;天桥——北京帝都文化的重要标志[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瑜;程广媛;;清代总督大学士简论[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李俊甲;;民间传说体现出的明末清初四川社会和张献忠——以历史学的观点考察传说[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杜丽红;;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饮水卫生进化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李建平;;明末清初北京社会的急剧变化[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赵令志;;《闲窗录梦》杂考[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郗鹏;;清代岁贡生录取制度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文教事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芮国强;;元明清的公文稽察汇奏制度概述[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9 李迎今;;谈苏元春蒙冤始末[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启强;;巡抚岑毓英为政贵州述略[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3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升;晚清杭州数学家群体[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实;清朝对外蒙古管理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青山;法式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晓红;方东树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7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筱娟;历炼骏骨阅山川[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崇葵;民族忧愤心绪的外观化——徐夜及其咏怀诗简论[J];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2 王希来 ,周宇;烟袋斜街商业的兴衰和重建的布局基调[J];城市问题;1988年02期
3 刘振华;论钱谦益的“文化遗民”心态[J];东南文化;2000年11期
4 毛元佑;;也留正气在乾坤——明末孤胆英雄张煌言[J];国防;2008年01期
5 刘小萌;从房契文书看清代北京城中的旗民交产[J];历史档案;1996年03期
6 华立;从旗人编查保甲看清王朝“旗民分治”政策的变化[J];民族研究;1988年05期
7 刘小萌;清前期北京旗人满文房契研究[J];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8 张光兴;徐夜与顾炎武[J];齐鲁学刊;1994年05期
9 赵云旗;论唐代均田制下的土地买卖[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2期
10 张兵;清初山左遗民诗群的分布态势与创作特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夏超;;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J];读书;1990年09期
2 王湘云;;清代内阁[J];历史教学;1985年04期
3 赵寰熹;;清代北京旗民分城而居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关孝廉;;《盛京满文旧档》及其特点[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本文编号:2094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9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