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功利主义——先秦儒家与兵家战争观的歧异与会通
本文选题:人本主义 + 功利主义 ; 参考:《理论学刊》2013年10期
【摘要】:伴随着三代天命战争观的衰微,理性精神开始左右和主导春秋后期人们对战争的基本认识。作为理性战争观的两种典型形态,以兵家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战争观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战争观经历了一个由分立到交感的历史过程,并最终在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融会贯通,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基本学理面貌。
[Abstract]:With the decline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the view of war, the rational spirit began to dominate and dominate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war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s the two typical forms of the rational war view, the utilitarian war view represented by the army and the humanistic war view represented by the Confucianism have experienced a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separation to sympathies. Finally, in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fusion of Lu'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established the basic academic outlook of Chinese ancient military thought.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西安交通大学横向课题“中国古代兵家思想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222;E892;K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川雄;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J];孔子研究;2001年05期
2 叶金宝;先秦儒家主体性的高扬与失落[J];学术研究;2001年08期
3 贾沛若;先秦儒家文化及其道德规范的发展历程[J];文史杂志;2001年03期
4 施炎平;先秦儒家智慧观念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马粼;浅议先秦儒家孝道观与厚葬陋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朱人求;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研究述评[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李广辉,余小满;试论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张慧;试论先秦儒家的礼乐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9 马育良;先秦儒家性情论及其相关理念的现代抉发[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马育良;“出神入化”——关于先秦儒家性情观之源流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迎华;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6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岗;先秦儒家人生价值观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2 师丽;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8年
3 毕建志;先秦儒家君子德性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晨;先秦儒家宽仁思想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葛岚;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唐超;先秦儒家人才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7 彭菊玲;先秦儒家礼育与现代德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郁万彩;先秦儒家文化的人文关怀[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涂爱荣;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现实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胡泊;论先秦儒家贵“生”重“死”的生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5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0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