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丧葬礼俗物质文化浅论

发布时间:2018-07-16 07:34
【摘要】:作为丧葬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礼俗在汉代获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程序、规范和要求。较多的丧葬礼俗,或直接以物质为载体,或通过相关物质体现出来,构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汉代丧葬礼俗物质文化。汉代丧葬礼俗物质文化与死者及其亲属,朝廷及社会等均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多方面展现出古代丧葬礼俗的程序、规范和行为等,既反映出古代丧葬的发展和内容,又从丧葬的角度折射出古代物质文化的发展与演进。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funeral, funeral rites and customs developed greatly in Han Dynasty, and formed relatively complete procedures, norms and requirements. More funeral rites and customs, either directly as the carrier of material or through related materials, constitute a rich connotation, various forms of the Han Dynasty funeral rites and customs material culture.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funeral rites and customs in Han Dynast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ad and their relatives, the court and the society. It shows the procedure, norm and behavior of ancient funeral rites from many aspects,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ent of ancient funeral. It also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material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funeral.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A1206)
【分类号】:K892.22;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志军;;长沙马王堆女尸所穿裹衣衾探析[J];华夏考古;2007年03期

2 南波;;江苏连云港市海州西汉侍其■墓[J];考古;1975年03期

3 王思礼;赖非;丁冲;万良;;山东微山县汉代画像石调查报告[J];考古;1989年08期

4 耿建军;;江苏铜山县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材料的再补充[J];考古;1997年02期

5 尤振尧;贺云翱;殷志强;;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J];考古学报;1985年01期

6 尤振尧;;《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一文的重要补充[J];考古学报;1985年03期

7 高崇文;;试论先秦两汉丧葬礼俗的演变[J];考古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尊志;;西汉诸侯王墓棺椁及置椁窆棺工具浅论[J];考古与文物;2012年02期

9 李锦山;考古资料反映的汉代丧俗[J];四川文物;1989年03期

10 范志军;;汉代帛画和画像石中所见丧服图与行丧图[J];文博;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谭黎明;;试论汉代的肥料科学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3 富品莹;鞍山地区出土的战国秦汉铁器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贾丽英;论汉代和蕃女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夏超雄;汉墓壁画、画象石题材内容试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6 曲柄睿;;秦汉郎中令与卫尉的权力分野——以《史记·吕太后本纪》所载刘章击杀吕产事为切入点[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7 喻中;;乡村丧礼的逻辑:一个法人类学的考察[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8 刘未;;辽阳汉魏晋壁画墓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9 王培新;;西北朝鲜地区木椁墓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5年00期

10 蒋璐;;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汉墓[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成军;;简论淮河流域西汉王侯墓随葬礼俗[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蒋廷瑜;;西林铜鼓墓与汉代句町国[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李家浩;;关于姑冯句擟的作者是谁的问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孙怡村;;浅析南阳汉画像石天文图像之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建东;;浩浩荡荡的车马奔向阴司[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家馨;;论儒、道色彩观对洛阳汉墓壁画色彩的影响[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小瓯;;汉代画像石保护门外谈[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郑立君;;论汉代画像石雕刻技法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武利华;;汉代装饰墓室的“墓室祠堂”及其意义——以河南、四川汉代装饰墓葬为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清;沂蒙丧葬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安增;“元”参构的学术话语的语义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蓬克;“礼”和“礼”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岩;汉画“孔子见老子”的资源和制作[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辛娜娜;《诗经·二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方方;两汉《毛诗》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州小金山西汉墓清理简报[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2 孟强;徐州东洞山三号汉墓的发掘及对东洞山汉墓的再认识[J];东南文化;2003年07期

3 龚良,孟强,,耿建军;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J];东南文化;1996年01期

4 曹学群;马王堆汉墓《丧服图》简论[J];湖南考古辑刊;1994年00期

5 朱江;张寄凈;于家怡;;江苏铜山考古[J];考古通讯;1956年03期

6 史为;;关于“金缕玉衣”的资料简介[J];考古;1972年02期

7 ;海州西汉霍贺墓清理简报[J];考古;1974年03期

8 杨锡璋;杨宝成;;从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隶社会的人牲[J];考古;1977年01期

9 周世荣;;长沙出土西汉印章及其有关问题研究[J];考古;1978年04期

10 ;河北石家庄市北郊西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8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殷志强;[N];中国文物报;2001年

2 刘华国;[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安徽省六安市文物管理局 胡援;[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圆圆;;鳌江鱼文化[J];中国渔业经济;2006年06期

2 李学岩;;俄罗斯礼俗的历史演变[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3 仓庚;;“曼倩”杂说[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03期

4 翟麦玲;张荣芳;;汉代岭南荔枝文化的时代价值[J];南方论刊;2008年S1期

5 王书明;;中韩礼俗文化交流史略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6 吴孟雪;;明清欧人对中国礼俗的介绍(一)[J];文史知识;1997年05期

7 赵雄;从礼俗看中美文化差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董楚平;汉代的吴越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黄静;周海燕;;中华传统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解读[J];中国报业;2011年16期

10 阚绪良;汉代的青蛙求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广淑;;丹寨芒筒芦笙文化刍议[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2 林忠亮;;陋俗泯灭 良俗新兴——试论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嬗变[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牛史日;从婚姻与丧葬的变迁到民俗改革[N];凉山日报(汉);2010年

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锡诚;端午习俗的流传与变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秋风;走出概念牢笼,温情对待传统[N];南方周末;2011年

4 何星亮;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N];光明日报;2002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钱逊;谈谈“节日文化”(视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刘锡诚;端午:礼俗、传说和我们的节日[N];学习时报;2011年

7 晨曦;禁忌点滴[N];人民日报;2001年

8 王修智;在菏泽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提纲)[N];菏泽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白洁;当“洋节”PK“土节”[N];临汾日报;2010年

10 盛国荣;漫话中的茶文化[N];大众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艾红玲;晚清湘籍名人日记中的礼制礼俗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银平;从饮酒礼俗看汉代的社会风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鹏东;唐代岝赙礼俗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3 牛蓁蓁;“鬼”与Ghost—观念差异与跨文化接受问题[D];西北大学;2012年

4 仇泳川;大渡河畔的“本地人”与“客民人”丧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易明;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6 徐文婷;中国古代丧葬文化及明清小说中的丧葬描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欣;恩施土家族婚俗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盛晓晨;欢天喜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静梅;赵各庄民俗志—对“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实践与反思[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萌;土家族婚嫁风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25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25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