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家礼法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探析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Confucian ritual culture in Han Dynast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ocial control function of ritual culture, mainly including maintaining autocratic rule, strengthening legal operation and standardizing family clan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社会科学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分类号】:B222;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禹阶;论陆贾的“礼”“法”思想[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龙文懋;董仲舒的法学思维方法及其与汉代法律制度的关系[J];孔子研究;2005年02期
3 王如鹏;武建敏;;汉代礼法结合对社会的多元建构[J];学术交流;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尚学锋;;竹简诗论“《卷耳》不知人”的阐释史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宋伟;;刁民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姜燕;;医古文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文字训诂学素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海波;;《内经》形神兼养的医学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明强;;《黄帝内经》中的医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下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彩风;儒家诚信观与当代社会诚信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洪军;陆机诗歌情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树臣;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法学研究;2001年02期
2 武树臣;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学习与探索;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锋;;习俗与社会控制[J];民俗研究;1985年01期
2 甘永祥;;青年行为特征及社会控制初探[J];青年研究;1987年07期
3 李洪欣;简论孔子对犯罪进行社会控制的思想—兼论我国当前的“综合治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S1期
4 何子建;;西方的大众媒介:社会控制的武器[J];读书;1990年01期
5 张冠梓;近代瑶族社会控制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94年02期
6 钟年,,孙秋云;从人类学角度看社会控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田佑中;社会哲学中的社会控制论研究[J];哲学动态;1998年09期
8 俞世伟;完善社会控制系统对德行代价补偿的激励功能[J];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9 曾维加;试论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J];宗教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方新普,文才新;体育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明清时期在华天主教在同性恋问题上与中国的文化差异[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杨克明;;浅析董仲舒义利观之承前启后[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祥龙;;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业新;;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对象[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肖江;;信任文化探究——读《论语》之后[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张茂泽;;论儒家的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杜维明;;儒家人文主义中的社会、个人和人类-宇宙观[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钟金雁;;略论先秦两汉时期儒家的贫富观及贫富调整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燕江;任盈畅;;儒家“和谐”经济伦理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中国企业在苏丹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田辰山博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杜维明 计海庆译;再看儒家世界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庞朴;儒家的“忧”与“乐”[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宣讲人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改进性的批评与理想化的批评[N];北京日报;2007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06级博士 沈萌;儒家的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5 谢少常;利人与利己的智慧[N];电脑商报;2008年
6 马登雨 山东省东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略谈儒家“义利”思想的积极意义[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7 刘敏;弘扬儒家自省文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N];青岛日报;2010年
8 干春松;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N];光明日报;2001年
9 云南省中华传统道德研究会 执笔: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曼;儒家“诚信”思想与职业道德建设[N];云南日报;2005年
10 安乐哲 美国夏威夷大学;儒家的角色伦理和人格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余丽丽;社会转型与媒介的社会控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的解体(1895-191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亲霞;先秦儒家君权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9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皮伟兵;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瑛;网络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黄小波;儒家天人观的逻辑发展[D];苏州大学;2008年
3 郑瑛;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现代价值[D];浙江大学;2009年
4 郭永红;论舆论引导[D];郑州大学;2000年
5 徐玉娟;儒家心性修养论及对当代德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宋振美;论社会在稳态中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向荣;儒家情理文化的艺术载体[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李赫楠;儒家人才思想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鸿;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社会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10 王波;民主视野下的儒家民本思想及其转进路径[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72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7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