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与中国文化的西传
本文关键词: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与中国文化的西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年
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与中国文化的西传
刘婷
【摘要】:本论文旨在对十八世纪中后期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Pierre-MartialCibot,1727-1780)的生平及主要汉学成就进行综合性研究。本文使用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从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角度出发,勾勒韩国英生平事迹,重点梳理韩国英有关中国植物园林、中医养生、中国器物等方而的论著、译文,阐述他在中学西传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进而试图真实还原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有关韩国英研究的学术概况,从总体概况、学术史以及跨文化等三个角度介绍该主题的研究现状。韩国英因作品丰富,涉及面广,曾在许多涉及中西科技交流、中西哲学思想交流的书籍与论文中被提及,然而由于这些作品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领域(比如植物或医学),对韩国英的介绍仅仅一笔带过,而鲜有对韩国英这一研究对象进行全而的、综合的研究。 论文的第二章主要通过已有出版资料、韩国英的书信材料以及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集而来的清宫档案文件来全面展现韩国英生平,对其在宫廷的服务、与皇族的结交等内容均有所介绍。作为远道而来的耶稣会传教士,韩国英最记挂的莫过于传教事业,然而十八世纪后期天主教在华传播事业开展不甚顺利,后又逢耶稣会解散,韩国英心情黯淡,五十岁便在北京阖然长逝。第二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为韩国英作品概述,韩国英的大部分作品,皆收录于《中国杂纂》一书中(又名:《耶稣会士北京论集》)。《中国杂纂》(Me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 les Sciences, les Arts, les Mornrs, les Usages etc. des Chinois.1776-1814),韩国英是这部著作的主要供稿人之一,由他撰写或翻译的文章达六十篇之多,共计近两千五百页,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可谓传教士汉学家中“杂家”的代表。韩国英的六十篇文章主要涉及博物、医学、社会、历史、政治、语言文字、翻译等几大类。 论文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韩国英对中国园林与植物的介绍,笔者选取了其《论中国园林》、《中国的植物与灌木》、《论蘑菰蕈与灵芝》以及《论白菜》等四篇文章进行概述,分析韩国英研究的资料来源——韩国英查阅了《山海经》、《史记》、《本草纲目》、《新修本草》、《抱朴子》等中文书籍,结合在生活中的观察,以及与中国人的交流,构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 第四章为韩国英论中国器物,分别介绍《略论响石》与《论玉石》两篇文章,“响石”即为中国古代的石磬,韩国英是第一位将磬与磬文化介绍到西方的欧洲人,为撰写此文,他参考了《尔雅》、《世本》、《尚书》、《周礼》等中国典籍。 第五章主要介绍韩国英在中医养生方面的研究成果,韩国英是彼得堡科学院的名誉院士,应科学院的要求,韩国英撰写了不少有关中国医药方面的文章。本文主要介绍其《论可入药的鹿血》、《药方两副》和《论道士之“功夫”》三篇文章,其中《论道士之“功夫”》一文,附有韩国英创作的“功夫”图二十幅,笔者经过考证,认为韩国英所言道士“功夫”,实则为道家传统功法坐式“八段锦”,而其配图应参考了元代的道教丹经汇编《修真十书》。 第六章主要介绍韩国英对达尔文的影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对中国一直有所关注,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曾间接引用了韩国英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文章对其理论进行佐证,本论文第二章也将展现这一中学西传的过程。 第七章为本文的结语,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关于韩国英的论文、专著都寥寥可数,这与他在来华耶稣会士汉学大家的地位不符。户了深入挖掘这样一位博学的耶稣会士的成就,本论文将首次以韩国英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梳理其生平,整理其生前书信,并对其主要作品的内容做一系统性的介绍,同时对代表性的作品及其学术影响进行了分类评述。通过这样深入的个案研究,力图确立韩国英在西方汉学史、明清中西交通史上应有的学术地位。在清朝中期“中学西传”与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热”的历史大潮中,不应忘记法籍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所做的大量工作,他值得后世的肯定与铭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15;K24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征;康雍乾宫廷西方医药漫谈[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2期
2 何芳;;从档案看宁寿宫门窗玻璃的安装——兼论西方传教士双重身分的终结[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06期
3 曹天成;;郎世宁与他的中国合作者[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03期
4 汤开建;;清宫画家法国耶稣会修士王致诚在华活动考述[J];国际汉学;2012年02期
5 陈志华;;毁灭前的赞美——两部有关圆明园的书[J];读书;1990年09期
6 龙伯格;高建惠;;韩国英——中国最后的索隐派[J];国际汉学;2005年02期
7 潘吉星;;中国文化的西渐及其对达尔文的影响——为纪念达尔文诞辰150周年及其《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而作[J];科学;1959年04期
8 陈玮;;乾隆朝服务宫廷的西方传教士[J];历史档案;2006年04期
9 董建中;;传教士进贡与乾隆皇帝的西洋品味[J];清史研究;2009年03期
10 康志杰;最后的耶酥会士——钱德明[J];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卢红梅;;五禽戏、八段锦健身效果的实验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孟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论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欧阳哲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北京经验”[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7 王松涛;朱寒笑;张禹;曾云贵;王安利;;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刘亚轩;;山西人樊守义与《身见录》[J];编辑之友;2010年12期
9 苏学良,茹凯;新编八段锦及其创编理论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张树彬;安岩;;英语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安全[J];长城;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泓;;从考古资料看西方动植物纹饰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及影响[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毛佩琦;;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沈也地;;浅谈艾儒略(Julios Aleni)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5 周萍萍;;中欧文化交流的使者刘松龄[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6 沈姝君;张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7 张淑娴;;清代乾隆朝皇宫建筑内檐装修概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杜晓萍;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所撰福建闽南方言文献语音和词汇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卫国;从医学人类学和科学社会学角度探讨压痛诊断方法[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9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珏;明清时期中西方在室内设计中的交流与影响[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雅卿;兴化美以美会文教事业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硕;从《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瑞涛;赵沨音乐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徐田;论基督教在华传播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高秋平;八段锦与瑜伽之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陈春晓;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世俗生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伯达;清代玻璃概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04期
2 聂崇正;清代宫廷画家杂谈[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01期
3 李素桢 ,田育诚;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玻璃史料[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02期
4 鞠德源 ,田建一 ,丁琼;清宫廷画家郎世宁[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02期
5 鞠德源;清代耶稣会士与西洋奇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01期
6 林永匡 ,王熹;清代皇室与年例岁贡[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04期
7 E.B.库尔提斯,米辰峰;清朝的玻璃制造与耶稣会士在蚕池口的作坊[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1期
8 张荣;清雍正朝的官造玻璃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1期
9 寇宗来;石磊;;理解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中国的关键——李约瑟之谜的专利制度假说[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10 杨豫;技术发明的转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触发机制[J];世界历史;199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巩剑;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仿古绘画及其原因[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校斌 ,卢夫伟;一部优秀的西学东渐断代史——试评《明清间在华的天主教耶稣会士》[J];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01期
2 张志斌;也谈明未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J];晋阳学刊;1990年04期
3 康志杰;;也谈“关于明清耶稣会士在华活动评价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93年10期
4 李晓芳;1605年前的澳门与入华耶稣会士[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白才儒;明末社会危机与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的根本冲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张静,邢战国;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与西画东传[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7 许序雅;许璐斌;;葡系耶稣会士对葡萄牙远东殖民利益的促进作用[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8 刘咨;;论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思想[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9 王春瑜;;大顺军与耶稣会士关系史实初探[J];学术研究;1981年02期
10 李晟文;清代法国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J];清史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国武;张海祥;;耶稣会士与尼布楚谈判[A];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唐锡仁;黄德志;;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与西方地学的开始传入[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鹤;[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康志杰;[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民族出版社 刘海涛;[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耿昇;[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国刚;[N];学习时报;2008年
6 张治;[N];东方早报;2011年
7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张西平;[N];光明日报;2006年
9 樊树志;[N];解放日报;2004年
10 周振鹤;[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燕;法国耶稣会士兼“国王数学家”李明及其《中国近事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3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官;17-18世纪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考察[D];浙江大学;2008年
2 陈鑫磊;鼎革之变中朱明政权与耶稣会士的军事政治合作[D];宁波大学;2011年
3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明晶;网络环境下明清耶稣会士研究之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婷;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与中国文化的西传[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陈盛桦;论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学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衡;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笔下的耶稣故事[D];河南大学;2009年
9 冯晶;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对中国教育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楚怡俊;从明清间耶稣会士著作看他们对佛教的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来华耶稣会士韩国英与中国文化的西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