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参实践心得_《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9 13:23

  本文关键词:宋代家礼的立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07年

宋代家礼的立制与实践

翟瑞芳  

【摘要】: 本文以宋代社会转型和礼俗矛盾为切入点,试对两宋时期家礼的立制与实践状况作一次较为全面的考察。 唐代以前,传统中国的宗法组织和宗法观念一直长期存在,社会结构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社会生活中的礼俗矛盾并不突出。经历唐末五代长期战乱以后,传统宗法礼制受到严重冲击。同时,由社会变革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也使得传统礼制在宋代社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为了调和礼俗矛盾,整饬风俗、教化百姓,宋代的儒学家开始在传统古礼与宋代风俗之间寻找平衡,意图编订适用于广泛士庶阶层的家礼文本。从二程、张载的古礼条文,到司马光对传统古礼的大胆革新和损益成书,再到朱熹进一步的更新、简化和完善,以及袁采等人为“训俗”而作的《世范》,宋代家礼文本由繁到简、由崇古到融合古今,逐步趋简、从俗,并最终形成了包括冠婚丧祭等具体家庭礼仪程式和治家睦亲理念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家礼体系。 宋代家礼文本的影响和实践范围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从礼学家、上层士大夫家庭逐步扩大至一般的士庶阶层。而在礼仪实践的过程中,礼学家们所努力宣传和倡导的礼仪思想及规范,与民众在实际生活中所奉行的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基本上为人们所遵循,有些却并未被很好的实践和遵行,甚至有一些完全被人们抛弃和违背。 宋代家礼的立制和实践,是在唐宋社会变革和礼俗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也是我国古代以礼正俗、因俗制礼的礼治文明特征的一次典型体现。对它的考察,可以使我们从家礼视角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唐宋社会变革与转型的内涵,并为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和移风易俗提供一点借鉴、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4
【目录】:

  • 内容提要5-6
  • Abstract6-8
  • 绪言8-13
  •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史料12-13
  • 第一章 宋代家礼立制的背景13-22
  • 第一节 宋代社会变革和礼俗矛盾13-16
  • 第二节 宋代礼教文化的重建16-18
  • 第三节 宋代以前家礼的发展脉络18-22
  • 第二章 宋代家礼的立制22-43
  • 第一节 礼仪文本概况22-24
  • 第二节 古礼的延续24-27
  • 第三节 损益和成书:司马光家礼27-33
  • 第四节 简化与整合:朱熹《家礼》33-39
  • 第五节 训俗:袁采《世范》39-43
  • 第三章 宋代家礼的实践及影响43-59
  • 第一节 实践及影响的范围变化——从礼学家到士庶阶层43-46
  • 第二节 礼俗整合的初步效果——以婚、丧礼为例46-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5
  • 后记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健;;论朱熹《家礼》的社会教化功能[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2 严杰;;《名臣言行录》所记胡瑗与孙复、石介同读书泰山事质疑[J];古典文献研究;2003年00期

    3 ;会讯、书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4 刘巍;;徽州宗族的家规研究——以休宁县茗洲吴氏家族为中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冯兵;;我国近年来朱子礼乐思想研究述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赵克生;;童子习礼:明代社会中的蒙养礼教[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刚;;《朱子家礼》与中国礼学的若干问题[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进国;;困惑中的建构——“理一分殊”说的形成及形上拓展[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黄瑞金;;龙海婚俗衍变[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王焕章;王丽;;家礼不能不叙——引导子女尊老爱幼[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5 石奕龙;;同安县婚俗的初步研究[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张世浩;;论儒家在丧服制度上的孝思想[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申自强;;经典诵读,等待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陆华珍;;朱子学东渐及其朝鲜化的过程[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丁宝兰;;论作为教育家的颜元[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10 郑金洪;;朱熹与摩尼教及晋江门生[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晰纲;[N];光明日报;2003年

    2 夏体雷;[N];工人日报;2004年

    3 邬岳;[N];电子资讯时报;2004年

    4 陈国红;[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肖永明;[N];今日信息报;2009年

    6 刘乃清;[N];电子资讯时报;2004年

    7 周桂钿;[N];光明日报;2006年

    8 西贝;[N];中国妇女报;2001年

    9 朱万曙;[N];安徽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徐翠兰 车涛;[N];发展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筱云;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7 王志躍;《宋史·禮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金波;胡安国《春秋传》的王道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瑞芳;宋代家礼的立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一秀;中国传统家礼的家庭德育价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 全锦子;沙溪金长生礼学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4 姚宇亮;从朱熹书学看宋代儒学复兴对书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翔飞;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著军;宋代家训类著述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苗建英;陈家礼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杏苏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杨永亮;王安石政治儒学论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之斌;胡瑗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杨柳;《韩诗外传》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宋代家礼的立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9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