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巫、佛教与理学:宋元时期徽州地域文化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8-09-10 06:19
【摘要】:理学在徽州支配性地位的形成,是社会历史长期演变的结果。从北宋到南宋以及元代,徽州地域文化的主体经历了从道巫到佛教再到理学的逐步转变。理学的优势地位,实际上直到元代才完全建立。这种文化变迁的过程,一方面与东南地区整体文化演进的趋势相匹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徽州地域社会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密切互动,反映了徽州士绅精英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文化选择。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Neo-Confucianism in Huizhou is the result of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social history. From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Yuan Dynasty, the subject of Huizhou regional culture experienced a gradual transformation from Taoism to Buddhism to Neo-Confucianism. In fac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Neo-Confucianism was not fully established until the Yuan Dynasty. This process of cultural change, on the one hand, matches the trend of the overall cultural evolution in Southeast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uizhou regional society and the central dynasty, and reflects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Huizhou gentry elite. And their cultural choices in the proces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新藏徽州文书与明清商业宗族研究”(15ZS008)
【分类号】:K244;K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光宇;;论新安理学对封建社会后期徽州的影响[J];安徽史学;1993年03期

2 周晓光;;宋元明清时期的新安理学[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4期

3 汪银辉;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J];江淮论坛;1984年01期

4 叶显恩;;明清徽州佃仆制试探[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韩文翔;河南合院式居民日照环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8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祥瑞;兼容并蓄——张家口地域文化的重要特色[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祥;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4期

3 唐永进;繁荣地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述要[J];天府新论;2004年05期

4 赵波;试论地域文化的变革与重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赵君尧;福州古桥文化探微[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洁;茶香氤氲绕室来——浅谈茶楼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黄山松;杭州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陆园媛;;地域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7年06期

9 邓玉萍;;辽宁地域文化的拯救与繁荣[J];理论界;2009年01期

10 潘琨;;浅议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J];大舞台;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化荣;;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实现途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陈利华;;简论闽北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邹兰;张娟;;试论“海文化”参与当下社会生活的意义——胶东特色地域文化之一:海岛文化调研与思考[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凤岗;;地方学研究的重点——地域文化——兼论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探讨[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王静;张克;;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卢建汶;;浅谈地域文化在续志中的定位[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7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马冀;;论地域文化学的概念、研究路径和社会价值——以内蒙古为例[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张冷习;;国学与地域文化的比较分析[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10 李鸿渊;;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地域文化的内在逻辑[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楠;弘扬地域文化应从小事做起[N];湖北日报;2004年

2 李海鹏;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李辑;保护地域文化是当务之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贺州地区行署副专员 孙克坚;扬优势 创特色 建设地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整理 陈苏 朱静燕 朱梁峰;葛剑雄:真正有生命的地域文化 会成为人类共同文明一部分[N];嘉兴日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王川;挖掘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发展[N];牡丹江日报;2012年

7 康保县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 白秀;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推动强市名城建设[N];张家口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曹戈;汲取历史精华 繁荣地域文化[N];德州日报;2011年

9 安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 戴鹏炜;增强地域文化软实力[N];保定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忠先 江培山;通化全力打造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涛;基于地域文的扬州历史园林保护与传承[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陈未鹏;宋词与地域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5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飞生;地域文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李志国;突出地域文化的环境小品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徐欢;城市综合性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培源;甘肃地域文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障碍及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何晓晨;保定市公园地域特色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陆新;地域文化对中国旅游门票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素芳;新时期三晋地域文化小说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8 辛慧慧;探寻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新出路[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9 阿拉腾花;地域文化与孟和的小说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鹏;城市广场营造中的地域文化载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33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33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5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