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地券所见宋元时期的城乡区划与组织
[Abstract]:See Song, Liao, Jin and Yuan dynasties to buy about 250 kinds of coupons.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the place of residence and burial of the deceased, we can see some aspects of the division and organ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1)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car" set up in the city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n in-city (or including part of the sub-city block) zoning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unit, It is a relatively complete social management unit at the first level. (2) the "Fang" in the towns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hould be the grass-roots social management unit generally established to manage the Fangguo households. (3)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social management unit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One is "Li" or "Chu", and the other is Li. The second is the folk belief organization, which is mostly based on the natural villages, and the third is the "society" implemented by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mainl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4)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basic unit of the rural societ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It has been a village and has basically withdrawn from rural social life and servitude and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village community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is the result of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society" as a folk belief organization in the north area since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5) in the southern region,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 should be a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below the county level.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ojia Law, "Li" also evolved to a relatively simple regional concept, but still played the role of defining regional units. Until the Yuan Dynasty, at least in some areas, "Li" was a relatively stable regional unit. It still exists and is know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F329;K244;K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国刚;;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韩光辉;元代中国的建制城市[J];地理学报;1995年04期
3 刘晓祥;九江县五代南唐周一娘墓[J];江西文物;1991年03期
4 夏维中;宋代乡村基层组织衍变的基本趋势——与《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一文商榷[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5 王棣;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J];历史研究;1999年04期
6 仝晰纲;元代的村社制度[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7 梁建国;;北宋前期的乡村区划[J];史学集刊;2006年03期
8 韩光辉;12至14世纪中国城市的发展[J];中国史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王云云;;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魏文超;;宋朝时代变迁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变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郭志安;;论北宋河政管理中的责任追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全明;张舜;;宋代人的读书风气与高雅境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袁鑫;;北宋时期的夔州路义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李丹丹;;宋代谏官制度分期考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郭志安,王娟;略论薛向的理财才能——以北宋熙丰年间为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韩光辉;金代都市警巡院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10 陈安丽;;略论宋代的灾害预防思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涤宇;;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历代《清明上河图》中街道空间结点与相关生活场景分析[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3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4 刁培俊;;20世纪宋朝职役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光辉;;中国古代建制城市研究[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杜文玉;梁丽;;五代时期畜牧业发展状况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赵望秦;张焕玲;;因陋就简结硕果 泽被后世名不朽——冯道倡议开雕《九经》的动机与效果[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杨森;杨诚;;敦煌文献所见于阗玉石之东输[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9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10 景爱;;历史时期宁夏沙漠化与人类活动[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孙盈政;唐代后期的尚书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成福;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马邦乐;北宋书画鉴藏风尚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张晓红;宋代帖子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满荣;夏竦及其骈文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4 吴小英;宋代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曦;胡瑗《周易口费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志勇;五代科举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凤阁;宋代城市环境卫生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本栋;五代至北宋初期刑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姚帅;宋代乡村社会空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曾;试论唐代敦煌的乡里[J];敦煌学辑刊;1994年01期
2 陈国灿 ,刘珠还;唐五代敦煌县乡里制的演变[J];敦煌研究;1989年03期
3 周晓陆;周锦屏;刘凤桂;项剑云;;江苏连云港市清理四座五代、北宋墓葬[J];考古;1987年01期
4 符永才;顾章;;浙江南田海岛发现唐宋遗物[J];考古;1990年11期
5 武伯纶;;唐万年、长安县乡里考[J];考古学报;1963年02期
6 梁建国;北宋后期的都保区划[J];南都学坛;2005年03期
7 夏维中;宋代乡村基层组织衍变的基本趋势——与《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一文商榷[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8 王棣;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J];历史研究;1999年04期
9 翁善良;;成都市东郊后蜀张虔钊墓[J];文物;1982年03期
10 梁建国;;南宋乡村区划探析——以都保为中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勇强;;两宋纸币流通的地域变迁与区域差异[J];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臧知非;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J];人文杂志;1994年01期
3 刘再聪;;从吐鲁番文书看唐代西州县以下行政建制[J];西域研究;2006年03期
4 顾旭娥;;战国时代乡里制度的渊源及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宋文龙;;隋朝乡里制度浅探[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6 杨瑞军;;略论宋代厢坊制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张筱春;;唐前期河西乡里的再探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胡建刚;;宋代厢坊制的城市治安功能[J];兰台世界;2009年11期
9 仝晰纲;秦汉时期的里[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梁建国;北宋后期的都保区划[J];南都学坛;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阿祥;;淮域形势与六朝历史(提纲)[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廉斌;国内学者关于宋代乡里制度研究述评[N];团结报;2010年
2 黄德荣;“大宝”究竟有几年?[N];云南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青瑶;清代晋北地区土地利用及驱动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再聪;唐朝“村”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操;从买地券看东汉时期的土地买卖和土地契约[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宋文龙;隋朝乡里制度浅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庞建卫;论秦汉时代的乡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66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6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