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监察制度的民族特色及作用
[Abstract]: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tical power in the Liao Dynasty, the supervisory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 was adopted while retaining the style of this nation.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system of "six question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the supervisory officials were also developed and expanded. Formed a unique Liao Dynas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consolidation of imperial power played a major role.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山东大学(威海)马列部;
【分类号】:D691;K24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俊英;李文军;;辽代行政制度二元化原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肖爱民;关于契丹左大部与右大部——契丹遥辇氏阻午可汗二十部研究之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程遂营;“二十四史”《循吏》、《酷吏》列传与中国古代监察官的选任[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3 武玉环;辽代监察制度考述[J];北方文物;2000年03期
4 王义;巡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借鉴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哈萨;唐代权力监督制度刍议[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哈萨;;明代监察立法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借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吕树芳;;明朝监察制度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9期
8 张振雄;;中国汉代的行政监察制度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11期
9 盛永胜;;关于明朝监察制度的当代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年10期
10 刘洁君;;浅析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今的启示[J];沧桑;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江继海;明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李霞;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刘丽君;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谢如程;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强鹏程;明《宪纲》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扬;明代都察院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剑;论我国反腐败机构的改革和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6 宫巧妮;转型期我国公民监督路径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黄为放;辽代北面宰相制度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8 王汉伟;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现代启示[D];山东大学;2011年
9 黄茜;论权力监督中的公民参与程序[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曹崇岩;明代兵备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尹德蓉;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齐小光;王建国;从艳双;;辽耶律羽之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楠;略论西夏与周边民族的联姻[J];民族研究;1998年06期
2 杨莉,杨慧芳;试论辽朝前期的政争与封建化的关系[J];学术探索;2002年03期
3 陶玉坤;;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舒焚;辽朝中期的改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5 杨树森;《辽史·地理志》所记辽朝北界辨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6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7 文华;;浅谈辽朝契丹族的舞蹈艺术[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姜浩;;论承天太后对辽政权的作用与影响[J];沧桑;2008年01期
9 任崇岳;关于“澶渊之盟”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10 崔振岚;关于辽朝的社会性质及其封建化进程问题研究综述[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毅;;几品辽朝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2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3 孟广耀;;术不姑与辽朝的关系[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4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何天明;;从边境铜铁钱交易看辽代铁钱与钱币铸造[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7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9 刘昭棣;;从扎兰屯市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看辽朝翻铸的唐和北宋钱[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二)[C];2005年
10 齐维志;;辽南海城一带出土辽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 刘肃勇;辽朝处决死囚的特异刑制[N];团结报;2010年
2 董宏;辽朝的赋税[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江竹;辽朝五京[N];吉林日报;2001年
4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辽朝议政的独特方式——捺钵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田广林;草原与大海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7年
6 叶真铭;辽钱为何少见[N];中国商报;2004年
7 李富;我国唯一保存最好的辽代石窟——真寂之寺[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8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王曾瑜;也谈河北境内的辽宋时代古地道[N];北京日报;2008年
9 孙黎;融合与互补:辽代文学论[N];吉林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信;阿骨打与“大金碑”[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楠楠;辽代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政;辽金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周立志;宋朝外交运作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曹显征;辽宋交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史风春;辽朝天祚帝后妃世系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莎;辽朝上京、中京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玮;辽朝东京海事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宏利;辽朝中京地区海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丹;辽朝汉族官员政治地位变迁分析[D];渤海大学;2012年
5 赵瑞;辽朝戍边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肖娜;辽朝后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科剑;辽朝中期朝官系统汉官探讨[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李龙;辽朝军队军需装备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周洁;辽朝的宴饮活动[D];内蒙古大学;2014年
10 孙伟祥;辽朝帝王陵寝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80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8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