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乾隆时期的官方赈灾
[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official relief is very characteristic, the cour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because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ries to go; the form is diverse, the expenditure is numerous, the focal point is prominent; day by day the formality is orderly, and moves towar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legal system direction development. The disaster relief in this peri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basic life of the victims, rebuilding after the disaster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official relief in Chaolong period is difficult to change: pay attention to form and despise the effect; different from others, favoring one or the other; neglecting th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forces and lack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disaster relief, it is difficult to be satisfactory. However, the Qianlong Dynasty relief experience and lessons still hav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3YJAZH136)
【分类号】:K249.3;D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东;对蒲松龄写作生涯的实学考察[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尚海涛;;习惯规范与民间契约:冲突与弥合——以民国华北地区的雇佣关系为切入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陈宝良;;从“无讼”到“好讼”:明清时期的法律观念及其司法实践[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4 张静;;论清代蒙学教育目的的双重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吴继轩;;明清山东西部地区棉花的种植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6 肖发生;方志远;;明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治理[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7 李秋芳;;灾害危机与明代佛、道二教[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8 王珏;;清政府与南洋华侨对“国”的认识落差——以晚清护侨讨论的文献为中心[J];八桂侨刊;2011年02期
9 高平;清初的文治方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高平;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多尔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勇;;方苞《春秋》学二题[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兆裕;;明代荒政中的报灾与匿灾[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3 杜映昕;钟笑寒;;自然灾害与农民起义[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3期)[C];2011年
4 钟笑寒;杜映昕;;自然灾害与农民起义[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5 张兆裕;;明后期地方士绅与灾蠲——灾荒背景下明代社会的政策诉求[A];明代国家与社会——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一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黎俊祥;近代史料笔记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石天飞;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胤;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7 郑周;清代江南水上游事活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秀红;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郭云;黄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奚丽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崇{|;乾隆朝两淮盐商输纳的探讨[J];盐业史研究;2003年02期
2 郭成康;;乾隆反贪为什么不成功[J];中国改革;2006年12期
3 孟姝芳;;清乾隆中后期罚扣大员养廉银与其行政处分之关系探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4 于培杰;;乾隆身世之我见[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邓锐龄;;清乾隆朝第二次廓尔喀侵藏战争(1791-1792)史上的几个问题(英文)[J];China Tibetology;2010年02期
6 滕德永;;乾隆朝内务府对库存参斤的管理——以内务府的“参斤变价”为考察对象[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04期
7 张玉芬;;嘉庆诛和王s懦梢蛞閇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高翔;;《清史编年》的新收获——读《清史编年》第五卷《乾隆朝》上[J];清史研究;1992年04期
9 ;乾隆初处理建阳县w灡ㄓι铺锔嘲竅J];历史档案;1993年03期
10 陆玉芹;林则徐江苏灾赈述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星;叶瑜;;从《清实录》土地信息看乾隆朝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农业开发[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达力扎布;;有关乾隆朝《大清会典则例·理藩院则例》稿本[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大庆;;清乾隆朝黄淮下游地区的祭河与祀神[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辉;;乾隆皇帝与太庙[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5 恽丽梅;;和敬公主及其府邸[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6 佟永功;关嘉禄;;乾隆朝“钦定新清语”探析[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7 江桥;;乾隆朝民人死刑案件的初步统计与分析[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8 何力;;清代前期关税征管制度[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9 陆成兰;;毓庆宫的三次改建与清代建储[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10 松村润;陈晖;;关于无圈点老档[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凤云;乾隆朝贪官为何这么多[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吕坚;乾隆朝贪污大案何以屡禁不止[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冯印淙;“三宫六院” 帝后寝宫(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朱亚非;一门三公 父子同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魏影;京旗回屯对黑龙江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6年
6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戎笙;康雍乾时代再认识[N];北京日报;2009年
7 曹树蓬;乾隆年间宜川洛川虎患[N];延安日报;2010年
8 黄兴涛;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庞铁明;边业银行:消逝的富天下梦想[N];沈阳日报;2006年
10 孙武;流放的身影[N];中国档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赵琰哲;清乾隆朝仿古绘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4 李v,
本文编号:2324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2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