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蒙古人的普遍精神

发布时间:2018-12-06 08:28
【摘要】:13世纪是蒙古人强盛的时代,追究其理性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蒙古人普遍具备和弘扬了全族拥有的英雄精神、爱家爱族的全民意识、世代传承的民族品格和汗王将帅的自由开拓等精神。这些精神优化和促进了民族个体的能力、情感和创造性;而成吉思汗的世界精神和不容置疑的法治精神,前所未有地增强了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和生机活力,使得全社会高度走向有序和不断开拓创新。这些精神因素有机融合而构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结构,它引领和促进了13世纪蒙古人的壮大和强盛。
[Abstract]:The 13th century was a strong time for the Mongols to investigate its rational reasons. This was mainly because the Mongols at that time generally possessed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heroic spirit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loving the family and loving the people. The national character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the spirit of fre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Khan. These spirits optimize and promote the abilities, emotions and creativity of national individuals; Genghis Khan's spirit of the world and the indisputable spirit of rule of law have enhanced the cohesion and vitality of the nation as a whole and made the whole society move towards order and innovation. These spiritual factors formed the spiritua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nation, which led and promoted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of the Mongols in the 13 th century.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内蒙古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理性精神及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NJSZ11193)阶段性成果 “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分类号】:K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乌云巴图,葛根高娃;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7年06期

2 扎格尔;;简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赵圣勇;;“实体即主体”的生存论维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10 曾冰;石春霞;张桂芳;;西方理性主义历史发展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陈天庆;;世界历史性、社会实践及自身——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存在论断想[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杜胜利;;钱学森系统精神观的理论价值[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国坛;;马克思哲学劳动主题引论——兼与吴晓明教授对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黄景春;樊文星;;中国古代对火浣布之理解与认知考略[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8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振华;网络语境下自然人格的法律扩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朱荣建;“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苏昌强;论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一本国史下册教学计划(教学参考)(续)[J];历史教学;1952年07期

2 周清澍;库腾汗——蒙藏关系最早的沟通者(读《蒙古源流》札记之一)[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63年01期

3 石磊;元朝法律制度述略[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5年02期

4 奇文瑛;明洪武时期内迁蒙古人辨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2期

5 潘清;;元代江南蒙古、色目侨寓人户的仕宦研究[J];河北学刊;2005年06期

6 王献军;;元代入琼蒙古、色目人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7 希都日古;;关于明代蒙古人的宗教信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3期

8 宗永平;;历史上土尔扈特人在国外分布状况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王风雷;;论清代新疆地区蒙古官学沿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曦;;劣质战舰导致元朝对日东征失败[J];科学大观园;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卪USav;;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汉化与士人化[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卜照晶;;试论明初对军中蒙古人的抚用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陈国干;;清朝利用喇嘛教统治蒙古的政策[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4 卡尼T·费什;张宪博;;天花、商贾和白莲教——嘉靖年间明朝和蒙古的关系[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5 舒振邦;;略谈蒙古民族对元代历史的重大贡献[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6 陈世松;;试论蒙古取蜀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原因[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7 陈强;;从“物物”到“纸币”的跳跃——对蒙古统治者货币观念上转变的分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8 高文德;;蒙古奴隶制初探——蒙古诸部统一前的社会性质[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9 蔡志纯;;清代蒙古封建人身隶属制度初探[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10 宝日吉根;;试述明朝对所辖蒙古人的政策[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吉;传统文化的保护者:来自草原的几位可汗[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宋亚平;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3 魏琢;浅谈大元帝国与大蒙古帝国及其关系[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年

4 宝音;鄂尔多斯市昭君坟考辩[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5 周竞红;历史上蒙古族体的整合与分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铁木尔·明珠尔;对元代查干和哈尔苏勒德的考释[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年

7 记者 阿斯钢;研究表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是文盲[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刘红宇;200年前的长春厅[N];吉林日报;2006年

9 孙秀川;明代呼和浩特城墉楼阁图发现始末[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10 温小牛;成吉思汗病逝清水县新考[N];天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丰姣;洪武至宣德时期明朝对蒙古的经略[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忠和;“走西口”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跃;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仁杰;宋元之际东南地区移民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乌云;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贾伟;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民族人口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伊德尔;北元初期蒙古政治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萨日娜;蒙古帝国与穆斯林商人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康瑞芳;吴兑与明蒙边防[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姜爱红;明代蒙古南下“扰边”探析:1436~1464年[D];厦门大学;2007年

4 樊慧洁;元朝民族畛域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玉祥;蒙古军队进军中亚若干地区之时间考辨[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平平;元代“身份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鑫;列班·扫马的历史世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梁若愚;明代蒙古人的入边与郑洛的经略[D];暨南大学;2009年

9 赵鑫华;明蒙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范彦书;清代西口地区移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5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65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