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唐代地方官员的政治影响论略

发布时间:2019-06-04 11:59
【摘要】:唐代灾害频发,演变趋势呈现中前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的特征,发生区域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基层地方官员承担具体的救灾工作,务虚性的救灾行为较少。灾害奏报制度完善,日常规定和官员出巡相配合,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对地方官员进行赏罚。考课制度与灾害奏报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矛盾,影响救灾绩效与官员救灾方式的选择。灾害救济成效显著者获得荣誉褒奖和职位升迁的激励,弄虚舞弊或救灾不力者遭受朝廷贬谪或被百姓殴打或者击杀的后果。"灾异天谴论"与考课制度共同制约着官员的政治命运。灾害的发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命运走向。
[Abstract]:Disaster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was relatively low in the early stage and higher in the later stage, and the occurrence area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centers. Grass-roots local officials undertake specific disaster relief work, virtual disaster relief behavior is less. The disaster report system is perfect, the daily regulations cooperate with the officials on the tour, and the government rewards and punishes the local offic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gal provisions.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disaster report system, which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disaster relief and the choice of officials' disaster relief mode. Those who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disaster relief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honors and promoted positions, and those who have failed to do so have been relegated by the court or beaten or killed by the people. " The theory of disaster and the examination system jointly restrict the political fate of officials. 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has become a tool of political struggle, affecting the political fate of official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CJL008)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LSC014)
【分类号】:X43;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阎守诚,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宰相[J];晋阳学刊;2004年01期

2 么振华;唐朝的因灾蠲免程序及其实效[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3 阎守诚,李军;唐代的因灾虑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军;辛贤;;中国古代社会救荒中的寻租行为[J];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范淑英;;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柏中;汉代祭祀财物管理问题试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陈平;中国封建录囚制度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高世谕;唐代的考课制度[J];东岳论丛;1983年02期

4 朱伟华,徐璋;中国古代职官考课制度特点初探[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5期

5 毛阳光;遣使与唐代地方救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宿志丕;唐代官吏考课制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492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92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