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遗才与大收:明代乡试资格考试述论

发布时间:2019-06-27 10:24
【摘要】:为杜止冒滥,确保应试者的素质,明代乡试前由提学官考选士子应试,是为乡试资格考试,即后来的科考、遗才和大收。乡试资格考试发轫于正统初,形成于天顺六年之后,为明朝首创,并为清所继承,成为影响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近五百年的重要制度举措。明代乡试资格考试主要由各提学官于乡试前巡历辖境,采取吊考、类考、截考等方式,考选生儒人等,以核实应试士子的学行、身份、籍贯等信息;在应试人数日多的情况下,对乡试的正常、规范运行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andidates, before the Ming Dynasty rural examination, the nominees took the examination, which was for the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f the rural examination, that is, the later scientific examination, the survivors and the great harvest. The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f rural examin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orthodoxy and formed six years after Tianshun. It was first created by the Ming Dynasty and inherited by the Qing Dynast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measure affect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r nearly 500 years. The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f rural examination in Ming Dynasty was mainly carried out by the examiners who visited the territory before the rural examination, adopted hanging examination, class examination, interception examination, etc., in order to verify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dentity, place of origin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the examin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large number of examiners,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the normal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the rural examin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8;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子富;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郭培贵;;关于明代科举研究中几个流行观点的商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马丽敏;;清代中后期经学家的戏曲观——以焦循与俞樾为中心[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3 万明;;明代内官第一署变动考——以郑和下西洋为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璐;;论明清道教神仙群体特征——由吕洞宾民间传说看道教神仙形象的演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大学;;朝代更替、社会记忆与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J];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6 曹军黎;;从“三言”中男子形象的弱化谈开去——兼与《红楼梦》对比[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赵毅;刘晓东;;明代“社学”之社会属性辨析——兼及“乡村教化”与社会软性控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郭远霜;;清初词坛为什么没有金陵词人群[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陈宝良;;“富不教书”:明清塾师之生存状态及其形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黄宜凤;;“不落夹(荚)”究竟何指[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解扬;;期成实务的困难——吕坤《实政录》在地方上的施行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2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3 汪维真;;明代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的教育与科贡——以阙里孔氏庙学为中心[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成林;《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罗中峰;沈周的生活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5 刘琳;明清教师阶层与小说的人物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6 章友彩;《国色天香》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常建荣;明清海南的桥梁与津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徐海峰;清代山东义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彬彬;《明史·艺文志》著录《说林》等34部小说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明;中国媒介知识分子的历史渊源与身份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尊旺;;明代庶吉士考论[J];史学月刊;2006年08期

2 陈长文;;崇祯十三年赐特用出身科科年考实——兼谈明代进士题名碑的立石问题[J];文献;2005年03期

3 耿清珩;明代庶吉士述略[J];中国史研究;1995年01期

4 郭培贵;;二十世纪以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洪成;闫志军;;明清时期重庆科举考试述论[J];教育与考试;2010年05期

2 ;明朝的科举制度[J];文史春秋;2008年01期

3 朱阿宝;;明代学子科举入仕之艰辛[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4 常成;;明代科举制与八股文评价述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熊召政;;明朝的座主和门生[J];文史博览;2009年02期

6 张小锐;清代科考积弊与清末科举改革[J];紫禁城;1998年02期

7 李琳琦;清代的科举制度探析[J];社会科学家;1993年03期

8 王红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黄明光;论明代科举制度的民族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章宏伟;;明代观政进士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张德信;;明代科举制度述论[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3 齐红深;;清代的八旗科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6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陈志云;;科举制度与两宋赣文化[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8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池;台湾开发时期大陆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的传入[N];闽南日报;2010年

2 赵铁信;科举制度浅说[N];光明日报;2003年

3 史馆文;科举取士选人才[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于红英;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中国档案报;2003年

5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6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7 高启新;文元[N];温州日报;2006年

8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9 现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研究馆员 李国荣;清朝“严打”科场舞弊[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红春;明代进士家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8 姜传松;清代江西乡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4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边备及其得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萍;论明人饮食文化思想的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6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06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