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清代的灾蠲、赈济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0-22 22:35
【摘要】:有清一代,自然灾害频仍。每次灾害发生后,政府照例要对灾民进行灾蠲和赈济,不断的灾蠲加上赈济,使政府财力逐渐减弱,进而导致救灾能力下降,这又会加重灾荒威害的程度,而面对新的灾害又不得不行蠲免和赈济,灾蠲、赈济和国家财政之间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尤其是晚清时期,大量的赈济、灾蠲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一起成为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与社会学系;
【分类号】:K249;F8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陈锋;清代财政支出政策与支出结构的变动[J];江汉论坛;2000年05期

3 申学锋;清代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演变述略[J];学术研究;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全有;;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张怀兵;;试析洋务运动中西方文化传播的经济因素[J];大家;2010年10期

4 廖声丰;胡晓红;;近年来厘金制度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周明;;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14题质疑[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08期

6 钞晓鸿,郑振满;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7 杨娟;;贫富悖论:财富与权力的耦合效应[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8期

8 王燕;;晚清杂税名目及其产生之必然性初探[J];江汉论坛;2013年08期

9 邓建鹏;;从陋规现象到法定收费——清代讼费转型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邓亦兵;清代前期对商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滔;寻找“最基层”:民族村寨村民自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黎明;金融抑制环境下中国现代典当业的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郑备军;中国近代厘金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廖常勇;清后期国债的财政制度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乌仁其其格;18至20世纪初归化城土默特财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陈勇;晚清海关税政研究:以征存奏拨制度为中心[D];暨南大学;2007年

9 房政;中国现代国家的型构1842~1953[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向东;印花税在中国的移植与初步发展(1903-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樊玲;我国古代荒政的发展及荒政与财政关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丽军;清代生息银两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11年

4 徐娜;清末财政立宪状况考察[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任同芹;论晚清军队的优抚制度[D];河南大学;2003年

6 许云;清前期台湾学宫建设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石力;清咸同年江西丁漕改章与地方财权的扩张[D];南昌大学;2006年

8 李静;从柴潮生“理财三策疏”看乾隆初期的财政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敏;光绪朝甘肃仓谷奏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郭虹;清初四辅政时期财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锋;清代财政支出政策与支出结构的变动[J];江汉论坛;2000年05期

2 王年咏;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总值[J];历史研究;1994年05期

3 相瑞花;试析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夏明方;铜瓦厢改道后清政府对黄河的治理[J];清史研究;1995年04期

5 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周育民;;甲午战后清朝财政研究(1894—1899)[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04期

7 吴慧;明清(前期)财政结构性变化的计量分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03期

8 彭泽益;清代财政管理体制与收支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红;刘亚中;;姚碧《荒政辑要》初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程天宝;;试论先秦时期的水灾与赈济[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王卫平;黄鸿山;;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以苏州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为中心[J];社会学研究;2007年04期

4 张海瀛;;论清代前期的奖励垦荒与蠲免田赋[J];晋阳学刊;1980年01期

5 狄艳红;;清前期治理青海蒙古的政治政策述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3期

6 魏思艳;;清代前期山东沂沭河流域水灾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杨建庭;;近十年清代榷关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4期

8 苏奎俊;;清代巴里坤屯田述论[J];新疆社科论坛;2010年01期

9 范同寿;西南各族土司制度的瓦解与清代前期的改土归流[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10 邓亦兵;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J];清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利;;清朝中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成因及其危害[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樊宝敏;李智勇;;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林仁川;;清代前期台湾海峡两岸的交通与物流[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蔡家艺;;清代前期准噶尔与内地的贸易关系[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5 乔福锦;;“道德的弘扬”与历史的反动——简论清代前期文化对明中后期文化的“扬弃”[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6 蒲霞;;论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垦殖活动及其影响[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范金民;;清代前期刘家港的豆船字号——《太仓州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所见[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志强;;清代前期的军国议政与满洲贵族[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9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农业危机[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庄华峰 王先进;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N];光明日报;2009年

2 阎守诚;自然灾害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治乱[N];光明日报;2006年

3 高一农 张新科;东汉中后期的自然灾害对文人心态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7年

4 土石;海瑞治水赈济[N];中国水利报;2001年

5 魏永生;《清代理学史》 清代理学研究的奠基之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刁丽伟;清初文化流入对东北地域文化开发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6年

7 刘后滨;粮价下降与贞观之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尹钧科 富丽;清代北京的人口规模是怎样调控的[N];北京日报;2006年

9 无庐;楚汉争霸 刘邦兴于巴蜀[N];成都日报;2006年

10 中共楚雄州委书记 丁绍祥;发挥旧方志功能 促进彝州和谐社会建设[N];楚雄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晖;西学东渐与清代前期数学[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杨建庭;税关与商品流通[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尹全海;清代渡海巡台制度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文亚;清代伊犁社会经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廖声丰;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二峰;清代河南地方司法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文涛;气候视野下的北朝农业经济与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玲;清代前期河南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春雨;东汉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杨代娟;元代三种自然灾害及灾伤申检制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滋润;清代前期湖南商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元冬;清代前期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6 于志勇;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与荒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美莉;魏晋时期自然灾害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王利森;清代前期鄂尔多斯、归绥农牧交错区经济社会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刘继宪;南北朝自然灾害统计与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田千来;清康雍乾时期云南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机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1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51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