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中原文化在安南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发布时间:2019-10-24 12:21
【摘要】: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公元前二世纪以后,从秦汉至隋唐,在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设置郡县,使其一直处在中国各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这种状况延续了上千年的时间,越南史上称之为"内属"或"北属"时期。唐时中原汉文化广泛南传,促进了安南当地的开发和文明进步。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分类号】:K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孔杰斌;;杭州地域文化与元代杭州杂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芳;;神农氏炎帝与粟[J];宝鸡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4 黄龙光;杰觉伊弘;;论彝族传统火把节的民俗特质[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5 马格侠;;初唐天水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解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唐丽丽;;试论安徽方言分布的特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石磊;;港澳地区地方志编修及对方志学的研究[J];沧桑;2010年09期

8 邓剑秋;张艳国;;论长江文化的发展线索、文化特征及其研究方法[J];长江文化论丛;2001年00期

9 黄权生;重庆移民地名与“湖广填四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张昕欣;;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以天津为例[J];城市地理;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王辉;;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古代江南建筑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启后;;儒学与现代化探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4 池子华;;存同求异: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比较观[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巫允明;;华夏文化对美洲印第安人古代文明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裴丹;;太湖下游平原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工程防灾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5 胡孝忠;明清香山县地方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葛宝森;保定商会研究(1907-1945)[D];河北大学;2011年

9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龚光明;中国古代害虫观念与防治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雷雷;中晚唐江西籍诗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罗臻辉;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彦;杭州城市休闲科技的历史考察和发展趋势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会芹;宋元话本中东京、临安故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周泥杉;张元干退居福建时期交游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继富;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7 秦飞;“鲁哀公问孔子”文献综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采梅;明清广东新安县城市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臧俊改;南宋以降(1840年之前)驱蝗神刘猛将军信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辛颖;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彦波;;论唐代中原与边疆地区多层面的文化交流[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2 尹全海;;关于唐代固始移民史的研究取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陈朝云;;先秦中原文化传播模式探究[J];求是学刊;2009年05期

4 李志坚;;王潮、王审知兄弟治闽与中原文化的南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沈文雪;;试论金朝重北轻南政策与中原文化北移关系[J];文教资料;2009年09期

6 蒋丽云;;包拯治理肇庆与中原文化的南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张艳云;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8 旭翁;;形神兼备 呼之欲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J];北京工人;1999年02期

9 平川;唐代的状元并不受重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邢铁;唐代家产继承方式述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玉亭;;兀良合台出师安南考[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杜永毅;;唐代诗人贺知章故里考——故里在萧山史家桥村[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施光明;;魏晋南北朝文化交融三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朱世烈;;霞客“万里遐征”最后一站[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薛正昌;;明代西北边备与宁夏镇军事地理位置[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8 唐嘉弘;;关于晋赵文化的共相和特殊相——兼论中国骑马文化的源流[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9 裘士京;;论周代皖省方国、淮夷和皖南铜业的初兴[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余大钧;;论耶律楚材对中原文化恢复发展的贡献[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成彪;擦亮楚雄尘封的瑰宝[N];光明日报;2006年

2 陆蔚;唐代云南的儒学传播[N];云南日报;2001年

3 刘广先;铁龙:宋代铜都[N];韶关日报;2010年

4 大连市艺研所研究员 李振远;辽代的大连文化——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撞击[N];大连日报;2009年

5 叶世昌;唐代的信用立法[N];国际金融报;2002年

6 言实;唐代的医药机构与“医科大学”[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 廖晓晴;入关前清统治者的文化政策[N];光明日报;2007年

8 卜保怡 撰文;从明代碑刻解读真庆观[N];云南日报;2006年

9 马立诚 北京学者,评论家;旋风改革家元宏[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李乔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固始移民对闽文化形成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青淼;唐代盐业地理[D];北京大学;2008年

3 陈艳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韩金秋;夏商西周时期中原文化中的北方文化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海桃;唐代女性理想人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9 宋娟;唐代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梁瑞;唐代流贬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7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芳馨;唐代长安城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詹灵杰;唐代考课制度与吏治关系[D];安徽大学;2007年

10 解天斐;论唐代考课制度[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2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52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