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的士人送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利埃斯杜比;;19世纪的私人生活[J];全国新书目;2008年16期
2 李梦;;《私人生活》的存在与虚无[J];齐鲁学刊;2009年01期
3 上善若水;;谁管你穿不穿内裤[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9年06期
4 陈大为;;一部女性婚姻成长史——评简·斯迈利新作《私人生活》[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4期
5 杨琴;;在路上——论《私人生活》的女性“成长”主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6 马茂洋;不谈《私人生活》[J];文学自由谈;1997年02期
7 殷实;被“时代”牵着鼻子走?[J];小说评论;1997年04期
8 谢廷秋;早衰心态——从《私人生活》看世纪末女性文学动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程海燕;;《私人生活》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1期
10 傅国涌;;私人生活也是历史的一部分[J];晚报文萃;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化军;;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思想浅析[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越总理与民众网聊,聊反腐也聊私人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五岳散人;摆脱了公共生活的干涉[N];湘声报;2009年
3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博士 钟晓慧;社会建设也是对私人生活松绑[N];深圳特区报;2012年
4 刘澜;领导力的基本难题(上)[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崔卫平;君子无戏言[N];经济观察报;2012年
6 记者 孙行之;个体崛起:从“我们”到“我”[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 高级记者 刘洪波;被控制的私人时间[N];长江日报;2013年
8 刘晶 李时彦;如何帮助员工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冲突[N];组织人事报;2003年
9 侯建国;要“慎独”,也要“慎私”[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沈诞琦;不响不争,,以柔克刚[N];文汇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伍建华;私人生活的新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牛林晓;乡村舆论制约下的私人生活[D];西南大学;2012年
3 胡婷;私人生活中的个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丽玲;拉德克利夫·霍尔的《孤寂深渊》和陈染的《私人生活》两部小说中的同性恋主题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黄玲;分裂的叙事: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安娜与陈染的《私人生活》中倪拗拗两位“分裂的自我”形象比较[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5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6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