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庙堂政治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9-11-27 12:46
【摘要】:明清易代是中国帝制时代后期历史中一个重要节点,其间有前后承袭,也有转变。从庙堂政治差异角度考察,突出表现包括清代的皇权强化、贵族政治回潮、后妃干政复活、士大夫政治退化,以及宦官政治止息。这些差异,相互牵连,具有结构性变动的含义,且都与清朝的满洲贵族政治主导地位有关。从中国社会发展与世界大势关联角度看,这种变化虽一度增强政府行政效率,也为晚清弊败局面留下远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思齐;;钱穆黄帝观的宗教意识[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石强;刘锦涛;陈海天;;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年10期

3 闫彩丽;;晋商徽商兴起原因之比较研究——从地理环境看其相同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金璐璐;;汉代女训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5 姚延玲;;明清时期民间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钟书林;;《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综述[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桑秋杰;;两汉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8 刘军;;两汉军事后勤比较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穆正平;英国都铎王朝与我国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比较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10 陈宝良;;明清时期的民族精神及其转向[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永信;;徐霞客与李万敷比较研究(提要)[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铭珍;;明清皇宫火灾概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3 杨路塔;;王囊仙与杨元保起义比较研究[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4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5 沈平;;兴庆府与金中都比较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范金民;夏维中;;明代中央织染机构考述[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7 景爱;;金中都与金上京比较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常欣;;紫禁城守卫与红铺变迁[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9 谢国桢;;明清野史笔记概述[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10 杨珍;;顺治帝的童年时代[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伟钧;展示秦楚壮阔文明进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昝涛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东方君主与独裁:一个虚假的命题[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屠亚芳;寻根问祖的一点收获[N];嘉兴日报;2005年

4 张耀杰;明清两代的隐权力[N];经济观察报;2010年

5 杨树培;年号 谥号 庙号及对古代皇帝的称谓[N];天水日报;2005年

6 记者 王艳 徐桢 通讯员 大强;海州五大宫调上榜亮相[N];连云港日报;2006年

7 ;明清皇陵之明孝陵[N];西部时报;2006年

8 李振翼;周氏郡马府及其家族谱系[N];天水日报;2006年

9 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侯杨方;命运多舛的紫禁城历史随笔[N];经济观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明前期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1368-1457)[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赵晨昕;唐代宦官权力的制度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卢勇;明清时期淮河水患与生态、社会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胡宏哲;《尚书》与《逸周书》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左华明;整合与破裂[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树霞;四类文本中的侬智高形象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杜建蓉;司马迁、桑弘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汪海;汉唐封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魏峰;秦始皇、汉武帝文化政策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李沁芳;齐桓公、晋文公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巩洁;先秦燕赵文化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鹏;金元时期女真科举和蒙古科举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静;苏轼与陆游养生思想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黄开军;北宋士大夫奏议中的史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6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66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