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欧阳德的“政学合一”论

发布时间:2019-11-27 23:58
【摘要】:欧阳德是明代王门后学的代表人物,比较集中地发挥了王学的"政学合一"思想。欧阳德认为,所谓"学",不是读书求仕或者获得见闻知识,而是明确自己的良知和德性。"学"是使得良知澄明并在生活中实现进而成就道德理想的成圣道路。而所谓"政",则是希望通过教化让人们都能认清自己的良知和德性,并能在各种环境下坚持"循其本心"的生活从而形成一套良好的公共秩序。"政"从本源上应该是人的良知本性在社会生活、公共交往事务上的呈现。基于上述对"学"与"政"的理解,欧阳德坚持"政学合一"的论断。欧阳德认为,"政"与"学"在指向上虽各有侧重,但就其根本而言本是一事。"学"意味着成就自我和求真明善,而"政"意味着应对世事和良知的落实,因此,强调"政学合一",也就是强调求真、求善与实现自我、应对世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与"政"是"良知"的两面,"学"是良知的昌明,是"良知"之"明",而"政"则是良知的落实,是"良知"之"致"。欧阳德的"政学合一"论,也是其强调后天功夫与先天本体、功夫践履和体察良知同等重要之思想的鲜明体现,对于王门后学流于空虚的倾向有一定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光;从王阳明的“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论儒家方向的自我修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范同寿;;王阳明与贵州[J];当代贵州;2010年11期

3 唐安;;阳明心学与明代中期的社会生活[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黄挺;;潮州王门学派[J];文史知识;1997年09期

5 叶树望;;新发现的王阳明佚文六件[J];文献;1989年04期

6 魏登云;;“阳明心学”产生综合原因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路平;王阳明谪居龙场遗迹考录[J];孔子研究;1994年02期

8 周炽成;;从高攀龙如何面对王学看他在晚明儒学史上的地位[J];孔子研究;2008年01期

9 吴雁南;王阳明的“三代王道之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叶树望;王明阳墓地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2 胡积德;;从王阳明和徐霞客西南之行 谈当今杭黔之旅[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3 达生;;《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张显清;;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6 唐立宗;;读《明史纪事本末·平南赣盗》[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7 曹国庆;;王守仁与南赣乡约[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8 刘志琴;;封建统治衰变中的文化与世风——《晚明文化与社会》序[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任道斌;;间野潜龙《明代文化史研究》简介[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10 陈时龙;;2006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诸焕灿;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2 申霞;明末书院的创建和毁禁[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石刚;中国早期思想启蒙三步曲[N];吉林日报;2003年

4 王路平;贵州划时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孙应鳌[N];贵州政协报;2008年

5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余怀彦;让象祠“完而恒新”[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汪学群;清前期的学术思想论争[N];光明日报;2000年

7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维铮;“世界公民”利玛窦[N];文汇报;2010年

8 戴光中;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N];光明日报;2005年

9 李广生 刘建岱;明清书院兴与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实习记者 魏淑民;游走在多重角色下的本色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峰;紫柏大师与万历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陈时龙;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6—1626[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德龙;先秦时期“德”观念源流考[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小燕;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艳珍;论王阳明的圣人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云峰;晚明王门讲学的历史进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胜南;“崇朱辟王”:吕留良“《大学》评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丽娜;明代正德年间谪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胡金旺;论体验未发在宋明理学从理学到心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兰州大学;2007年

7 吕楚风;康海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良明;从朱舜水的治学看明末清初的学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定安;以同述异与因异求同[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廖峰;陈白沙的历史世界[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6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66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