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名士的精神世界与现实抉择

发布时间:2019-11-28 10:38
【摘要】: 学术界历来对魏晋玄学有很深入的研究,考察玄学兴起的背景,人们自然把目光投向东汉末年,所以对东汉后期士人群体特别是其代表人物“名士”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虽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也有很多的探讨,但是有的侧重于对一事一议,有的侧重于对某个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而从士人在东汉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及其精神世界构成的角度方面来探讨还没有,笔者就从这一方面出发,探讨东汉士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体制之内,他们如何应对这种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他们构成了怎样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东汉末年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言部分,这一部分笔者主要总结了前人对东汉后期士人群体和汉末思潮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指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同时笔者总结了前人对东汉政治文化思潮,东汉政治运作,东汉士大夫的构成,东汉后期党锢之祸的发生等问题的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展开讨论,尽量把前辈的研究成果都吸取进来。 第二部分笔者讨论东汉政权建立之初的一系列体制化举措将传统的士人牢牢地控制在为东汉政权服务的范围之内。传统士人已经接受并在维护这种体制。对于皇权,他们服从;对于外戚,他们合作为主,斗争为辅:对于宦官,他们坚决斗争。外戚与宦官都是皇权的异化。东汉士人对皇权、外戚、宦官的态度本身就显示其矛盾的地方。这样按历史的逻辑发展,东汉士人遭受挫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党锢之祸”与东汉士人的精神世界出现转变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第三部分笔者讨论东汉中后期党锢之祸与“名士”大量出现的关系。并对名士最初了界定,考察“名士”与东汉选举及清议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清议品评人物是为了形成士林舆论,士林舆论的形成又深深地影响了朝政选举,这一切都是在外戚与宦官交替操纵政权,士人仕途受阻,,无法行使自己的政治力量下发生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名士看成是士人的代表,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士人的众生相。按照他们的表现划分,我们可以把当时的名士划分为清流名士、浊流名士、伪装名士、隐逸名士、学者名士五种类型。 第四部分东汉政权选举的强化、儒家思想的贯彻,天命皇权的传播,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东汉政权合法性的认识,东汉士人也成为体制内的士人,东汉后期名士们被几种意识所左右着,就是“忠汉”情结、“禄利”心态、“名节”信仰与“隐逸”情怀,这几种意识相互交织构成了东汉后期名士的精神世界。而它们的此消彼长则直接决定了名士们在现实中的抉择。最终“忠汉”情结淡化,“禄利”心态上升,“名节”信仰缺失,“隐逸”情怀加剧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东汉后期名士逐渐嬗变成魏晋名士。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开江;;从利益集团视角解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张芙蓉;;皇权下两汉窦氏家族研究[J];沧桑;2008年02期

3 梁娟娟;;论清代皇权的加强与科道官谏诤职能的萎缩[J];求索;2008年10期

4 游宇明;;皇权下的做官风险[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09年04期

5 董春林;;财政与皇权的互动——北宋内藏库运作机制之演变[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2期

6 李磊;;试论刘宋后期皇权与士族之关系[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5期

7 王守栋;试论宦官对维系唐中后期统治的作用[J];德州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蔡明伦;;嘉靖言官:戴着镣铐起舞[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9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J];唐都学刊;2009年01期

10 孔祥军;李传成;;隋朝除名制度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崔军伟;;清代皇权与国史纂修[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崔军伟;;清代纪传体国史纂修与皇权掌控[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表克枝;;中日宫殿空间艺术比较:太和殿与紫宸殿[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4 辛惠园;;对于14世纪前后明南京和朝鲜汉阳的“宫前官署区”官署布局变化的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杝磊;;皇帝、宦官和宰相——肃宗代宗时期的中枢朝局研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6 李济沧;;从东晋的国家与社会结构论六朝的分权体制[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鸿声;;现当代文学北京空间叙述的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绪山;如何认识中国的皇权制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晓岱;“箕畴五福” 乾隆太皇权威[N];中国商报;2002年

3 何瑜;神权与皇权[N];学习时报;2000年

4 记者 楼坚 马晓霖 邢国欣 邵杰 鲁绍明;以军3名士兵被炸伤[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陆佑新 姚幼林 肖跃华;武警西藏总队二千名士官挑起部队建设大梁[N];西藏日报;2000年

6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邵建;匹夫有难 国家有责[N];中国经营报;2009年

7 刘克苏;孤鸿之鸣 一鸣惊人[N];光明日报;2002年

8 记者 覃仁良 记者 万爱国 孙炳祥;驻桂某集团军士官组训能力明显提升[N];战士报;2002年

9 林少华 彭桂成;3名士官党员递交请调报告之后[N];解放军报;2002年

10 贝西;马可波罗 白求恩 纪念币中的两位外国名士[N];中国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雪静;清入关前文馆、内三院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钱俊岭;宋代军队赏罚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陈开颖;性别;;信仰;;权力[D];郑州大学;2012年

6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明;清朝前期盐政与盐商[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戴金波;胡安国《春秋传》的王道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10 马晨光;唐代司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秀亮;东汉后期名士的精神世界与现实抉择[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明涛;皇权危机下皇帝与战争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马艳丽;明清御史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璐;皇权与士权消长中的九品中正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张莉莉;南朝恩P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张凡;明代会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侯馥中;明代张经案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赵欣;论“魏晋风度”与《世说新语》[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黄]威;从名士与名僧的交往看魏晋思想界[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7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67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