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舒上古民族文化“东西二分”论之再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新夷夏东西说商榷[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周书灿;;论蒙文通上古民族文化理论建构[J];人文杂志;2012年02期
3 徐中舒;;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并批判胡适井田辨观点和方法的错误[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5年02期
4 徐中舒;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和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年Z1期
5 徐中舒;;巴蜀文化续论[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年01期
6 徐中舒;娭商于中、楚黔中和唐宋以后的洞——对中国古代村社共同体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7 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8 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9 周书灿;;“民”、“氓”语义转换及周代“氓”之身份考察[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童书业;没骨花图考[J];齐鲁学报;194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范喜茹;;汉代家庭德育述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李天道;禅:生命之境和最高审美之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王应宪;;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杰;;晋陕冀北部及内蒙古中南部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初探[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7 王建新;;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创新及拓展[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8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f替,
本文编号:2568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6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