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溥与《五代会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17 11:16
【摘要】: 王溥是五代宋初政治家和史学家。所著《五代会要》记载五代典章制度及其沿革,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史料。然而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甚少,除简单性介绍外,仅有数篇文章谈及,不仅作者出生年代、该书完成时间尚存疑问,而且对该书资料来源、内容结构及其价值亦乏专题研究。论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努力探讨《五代会要》编纂过程、版本流传情况,考察其内容结构和学术价值,并通过该书考察五代典制及相关问题。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七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作者王溥及其著述情况。本章讨论王溥生平家世、政治生涯以及学术成就等问题,辨别王溥出生年代及其主要活动,总结他在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的政绩,力求给予事实求是的评价。同时考察王溥主要著作及其学术成就,就其所著《唐会要》、《五代会要》、《周世宗实录》进行评述,考订其文集流传及存留问题。 第二章论述《五代会要》的编撰及体例,主要考察《五代会要》编撰时间考订、史料来源以及体例等问题。后世对《五代会要》成书有建隆二年和乾德元年两种说法,本章予以考辨并认为乾德元年之说较为妥当。本章还就该书材料来源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来自实录以及个人见闻和五代其他著述;并通过对各卷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事目进行归类,根据内容特征将其划分为十二类。 第三章分析《五代会要》的内容结构与版本沿革。本章考察该书结构特点,通过统计分析,比较所载各朝内容的差异及其原因;对其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其所录诏敕、奏议的资料价值。版本方面,讨论北宋以来各版本的流传情况及其特点,特别对近代以来各种版本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对《五代会要》文献价值和地位进行研究。本章重点分析《五代会要》史学价值、文献价值以及对后世编撰体例的影响。自王溥《唐会要》和《五代会要》问世以后,会要成为史书编纂新的体例,受到人们的重视。宋代成立会要所专门从事会要的编撰,现存《宋会要辑稿》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最珍贵的史料,而宋以后出现按照会要体例补编前代各朝会要。《五代会要》不仅保存五代时期大量史料,而且其收录的诏敕、奏疏亦为类书及各类书籍所广泛转引,也能用以校勘五代典籍。传世《旧五代史》内容残缺,而《新五代史》记载五代典制缺略,在检索有关五代典章制度的材料时,《五代会要》是必不可少的史书。 第五章通过《五代会要》考察五代时期政治制度,特别中央政治体制与地方政治体制。本章认为五代典制在继承唐制基础上亦有变化,枢密使权力的扩张、三司机构的建立、馆阁制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藩镇势力的消长、州县政区的置废和“军”作为政区建制等,直接影响到北宋制度。 第六章通过《五代会要》所记录资料,考察五代经济制度和设施。五代尽管政局动荡,但各朝在恢复生产上都采取过一些积极措施。本章还对五代各朝赋税制度的演变、盐铁政策、漕运与仓储等问题都进行分析。 第七章通过《五代会要》所载内容,分析五代时期的宗教政策与民族关系。内容包括五代各朝对宗教的限制和利用,特别是对日益发展的佛教所采取的措施,并对周世宗毁佛措施进行分析。《五代会要》还详细记载五代各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政治、经济上的往来,这些史料同样弥足珍贵。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3
本文编号:2570583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仁义;;山西历代科举鼎甲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570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7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