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对茶禅文化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悦;“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J];农业考古;2004年04期
2 滕军;茶道与禅[J];农业考古;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曾良;蔡俊;;从词汇系统看中古汉语词义训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阚绪良;《世说新语》词语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俞晓红;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伦理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詹绪左;;《祖堂集》词语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3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鹏飞;音乐的宗教[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8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平;苍溪方言体貌范畴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10 马秀尊;菊花寂寞晚仍开[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悦;“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J];农业考古;2004年04期
2 胡秋桂;向华俊;胡芳杰;;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J];茶叶科学技术;2011年02期
3 陈云飞;;略论唐宋时期西湖茶禅文化的历史地位[J];茶叶;2009年02期
4 刘富知;;关于茶禅一味之说[J];茶叶通讯;2006年04期
5 ;茶饮短信[J];普洱;2007年01期
6 董文鑫;;飞入寻常百姓家——世俗化视野中的茶文化元素运用[J];农业考古;2009年02期
7 姚公骞;;北面斋茶话[J];农业考古;1992年02期
8 赖功欧;相对于禅的茶[J];农业考古;2002年02期
9 刘美彩;;颜真卿与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9年02期
10 张学明;;去赵州吃茶去[J];茶世界;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平;;世俗化的茶[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2 王守勋;;茶乃文化用品[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海杰;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9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63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