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龟兹地区佛教文化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03:04
   龟兹地区地处天山南麓中段,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必经之地。正因得此地利之便,该地区成为了东西方宗教文化的荟萃之地,佛教在公元前2世纪时就已传入此地。但由于龟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缓慢以及其它宗教文化的流行盛况,佛教传入龟兹地区后并未迅速广泛传播,直至公元3世纪时才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龟兹佛教兴盛千余年之久,期间经过了汉传佛教和回鹘佛教对其文化体系的补充,内涵不断丰富。至11世纪末时,龟兹佛教遭到宗教战争的破坏,最终为伊斯兰教所代替。晋唐时期龟兹地区佛教普遍流行,佛寺林立。现存的晋唐佛教文化景观类型多样,数量可观,为研究该区域佛教文化地理提供了丰富材料。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景观具有地域性,其风格虽与中亚、犍陀罗等文化策源地的建筑风格具有相似性,但也依据本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龟兹式”形制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此外,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景观分布具有规律性,自西向东,呈广泛分布,且多建造于东部中心城市例如今天的拜城县、库车县等地。但石窟寺与佛寺又有所不同,多开凿于相对远离城市且临近河流的交通沿线附近山体之上。在佛教占据龟兹地区信仰体系主导地位的千余年时间里,佛教文化不断向外扩散,其影响近及周边诸国,远至中原内地。在南北窄、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带状范围里,以龟兹地区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包括焉耆、疏勒等地区在内的“说一切有部思想文化带”。此外,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佛教的发展中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尤其表现在龟兹高僧在中原地区的译经与弘法事业。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949;K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龟兹地区佛教流变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 佛教初传龟兹
    第二节 佛教在龟兹地区的流变与衰落
        一、不同教派在龟兹地区的博弈
        二、龟兹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并行
        三、回鹘佛教的流行以及佛教在龟兹地区的衰落
    小结
第二章 汉唐时期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景观
    第一节 传世文献所见的龟兹佛教文化景观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时期
    第二节 龟兹地区的佛寺文化景观遗址
        一、龟兹地区佛寺建筑的形制特色
        二、佛寺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
    第三节 龟兹地区的石窟寺文化景观遗址
        一、龟兹地区石窟的地域特色
        二、石窟遗址的地理分布特征
    小结
第三章 汉唐时期龟兹地区佛教文化的地域扩散
    第一节 “说一切有部思想文化带”的形成
        一、“说一切有部思想文化带”的形成基础
        二、“文化带”内主要地区的佛教发展
        三、“说一切有部思想文化带”的形成表现
    第二节 龟兹地区佛教文化流传中原
        一、龟兹高僧与中原译经事业的发展
        二、龟兹高僧与中原佛教信众的增加
        三、龟兹与中原僧侣的西行求法
    第三节 龟兹地区佛教文化的扩散方式
    小结
第四章 影响龟兹地区佛教文化地域分布的因素
    一、自然地理因素
    二、交通地理因素
    三、人文地理因素
    四、政治背景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露丝·略韦特·蒙塔涅斯;塔蒂阿娜·迪迪埃;塞吉奥·施姆克勒;曾一巳;;亚洲如何链接全球资本?[J];金融市场研究;2017年06期

2 白旸昱;常利平;;地区经济与商贸流通的共同发展战略——基于协同发展角度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年28期

3 杨艳;;风险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年32期

4 马晓华;;招商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6年32期

5 范恒山;;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与重点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08期

6 ;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8年04期

7 ;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8年02期

8 ;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6年11期

9 江杭;;苏北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方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2期

10 刘敏;;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J];共产党员;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欣;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地区间减排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李立;中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谢玉华;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卫星;环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李津燕;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秩序构建[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亚;基于生态伦理观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俞国琴;我国地区产业转移的系统优化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8 龚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韩友德;20世纪90年代东亚地区的生产分工与贸易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花;汉唐时期龟兹地区佛教文化地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赵明新;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

3 张瀚巍;民国时期洪泽湖地区土匪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4 敬林;中国五大发展理念对地区发展水平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年

5 靳婷;地区活力和公司投资的同步性[D];山西财经大学;2017年

6 吴艺;台商在祖国大陆地区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7 李瑞;迪卡侬跑步品牌在西安地区的营销策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7年

8 尹文峰;中国与APEC成员国家和地区间国际贸易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9 陈蕾;丽水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

10 陈志豪;中国区域增长差异收敛分析[D];暨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4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