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06 00:01

  本文关键词: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传统农业社会中,粮食是最主要的流通商品,粮食贸易是商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点对于河南则尤显突出。因为它一直是农业人口占有绝大多数的省份,一直是以农业大省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所以粮食贸易的发展情况对河南的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至关重大的作用。 同时,城镇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标志,它有两个最主要的衡量指标:一个是非农的人口规模,一个是非农的产业结构。而粮食贸易作为一种非农的经济因素,一种向市场提供商品粮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运行状况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如若通过粮食贸易来探究城镇化,通过城镇化来理解粮食贸易,则更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但是,在河南清代商品经济史中,对于上述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是不足的:缺乏对清代河南全省范围粮食贸易和商业城镇的具体深入研究,并且缺少二者之间的结合研究和综合论述。再由于清代作为距今最近的朝代,当时社会经济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现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粮食贸易及城镇化亦然。所以,若对于二者在这一历史时段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也可对河南今天的建设更具借鉴性。鉴于此,笔者选定“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为切入点和文章的主体,分析了粮食运销的市场与渠道、贸易的方式与规模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且结合清代河南城镇整体发展的水平,探究了粮食贸易对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及局限性。 大致来说,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清代河南粮食市场体系及特征。清代河南社会中的粮食市场体系是相对健全的,有数目繁多的初级市场,也有一些具有一定经济辐射力的集散转运型市场,有较为便利的水运交通和铁路交通。同时,市场体系中也有薄弱之处: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限使得该省没有直接的海运贸易,也没有重要的全国性中心市场。所以,也就造成了清代的河南虽是粮食输出省份而非全国性粮食贸易转运重地的特征。 二、清代河南粮食贸易的发展及性质。清代的河南是一个粮食满足内部需求之余也有外销的省份。省内的流通主要是由于该省为粮食种植大省的特点决定的, 并非是由于商品性产业结构的变迁造成的。粮食的外销则呈现出‘q上西进”的 特点,即北上直隶、山东,西输山陕。这主要与河南的地理位置、水陆交通条件 和长江流域存在产粮及运销大省等原因有关。但是,因为参与粮食贸易的不都是 小农家庭的余粮,造成了该省粮食贸易的商品化程度具有一定虚假性。通过分析, 笔者认为虽然有这样的限制,但是,河南总体的余粮率仍是能够支持本省城镇化 的发展和粮食贸易的外销。 三、影响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发展的诸因素分析。在此,主要分析了清代河南 粮食生产力的提高、河南和全国人口的增加、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相关制度性 因素等几个基本要素所起的积极作用和风俗习惯等引起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 在没有战争的时期,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积极的推动效应是主要的, 粮食贸易是不断发展的。 四、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对城镇化的影响。粮食贸易是城镇化发展的必要的条 件和基本物质前提,保证了城镇人口规模;他又是城镇中主要的经济形态,为城 镇的发展不断吸引着人力、物力资源。同时,笔者指出,政府行政手段是决定中 国社会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力量,经济力量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低于前者产生的 实效。可是,这二者又是时常彼此合作,共同推动着城镇化的发展。而且,在很 少或没有政治因素注入的地区,以粮食贸易为主的经济因素则成为了推动该地区 城镇化发展的决定力量。 通观全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粮食贸易与城镇化相结合研究,探讨了 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没有单纯地估计粮食商品率,而是倾向于通过深入全面 地探究清代河南粮食贸易的运行规模,在此基础上,由表及里地分析其社会背景、 特征、成因;运用经济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此时期河南十一府集镇的发展水平 进行了量化分析。
【关键词】:清代 河南 粮食贸易 城镇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一、 绪论10-13
  • 二、 清代河南粮食市场体系及特征13-22
  • (一) 清代河南粮食市场体系14-17
  • (二) 清代河南粮食市场之间的联系17-22
  • 三、 清代河南粮食贸易的发展及性质22-35
  • (一) 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内部流通的深度23-29
  • (二) 清代河南对外粮食贸易的广度29-32
  • (三) 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商品化的局限性32-35
  • 四、 影响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发展的诸因素分析35-46
  • (一) 清代河南粮食生产力的提高35-37
  • (二) 清代河南和全国人口的增加37-40
  • (三) 清代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40-42
  • (四) 相关制度性因素42-46
  • 五、 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对城镇化的影响46-56
  • (一) 清代河南集镇发展的一般概况46-51
  • (二) 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对城镇化的影响51-56
  • 总结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齐模;旧制度的危机——太平天国战争对安徽田赋征收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徽商[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3 张重阳;陆洪海;李红;;山东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4 章征科;人民公社骤兴速散的内在原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李恕宏;安徽省中心地结构与城镇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杨涛;;析梁启超的虚金本位制货币理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王桂清;从“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径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识情结[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9 秦海滢;论明代乡村教化的发展历程[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10 李颍伯,王燕美;北京人的社会心态与首都经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达元;;论楚铜贝的起源和铸造技术的演变[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2 蒲霞;;论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垦殖活动及其影响[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新创;刘成武;;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洪涝灾害效应——以江汉平原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刘辉;刘耀林;;基于曲边voronoi图和空间扩散方程的基准地价平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张慧芝;朱士光;;宋代太原城址的迁移及其地理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厚义;胡航;陈常亮;;贵州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7 陈生军;;企业信用与上市公司监管[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聂德宁;;(荷兰)包乐史著《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评述[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孙强;;晚明商人借贷的途径与商业性借贷的发展[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10 吴滔;;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欣欣;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2 陈征平;云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研究(1840—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6 胡金波;21世纪初我国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7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霞;康雍乾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因俗治边”政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朝辉;论转型经济过程中的政府干预[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王安富;信息不对称下的私营企业融资问题[D];汕头大学;2001年

4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赖作莲;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郑中伟;清代陕西市镇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苑韶峰;城市土地分等方法探讨——以山西省为例[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8 张改清;山西农户人力资本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9 陈跃华;浙江省农户收入多样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余清良;明代福建地区基层乡治组织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7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