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集团与东汉中期政局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0:22
摄政集团是以太后临朝称制为基本特征,以太后为首,外戚势力与各类官员共同构成的政治集团。东汉中期政治史上先后出现了窦氏、邓氏、阎氏和梁氏四个摄政集团。上述摄政集团在代天子行权,稳定政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政职能。但是,摄政集团也同时存在奢侈腐化、党同伐异等行为,从而成为东汉中期诸多政治乱象的制造者。摄政集团对东汉中期政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两汉摄政集团的发展,西汉时期的三个摄政集团无疑为东汉政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遗产。其中西汉时期的太傅一职便是摄政集团所创立。太傅的理论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儒家政治理论中的周代“三公”之制。吕氏摄政集团首创“帝太傅”一职,该职官具有“备位丞相”的性质,同时也奠定了太傅作为辅政之臣的性质。平帝即位后,太傅一职再次出现,并成为以王政君为首的王氏摄政集团的重要辅臣。在此期间,王氏摄政集团内部的关键人物——王莽开始利用当时的社会思潮建立自己的政治威望。最终,王氏摄政集团为王莽摄政集团所取代,太傅随之成为王莽摄政集团与新朝的重要职官。东汉前期的太傅一职仅在皇帝即位之时设置,除光武帝时期的卓茂之外,明帝与章帝时期的太傅在职能上多为辅佐皇帝稳定政局。自和帝开始,太傅的设置权开始转移到摄政者的手中。和帝即位后,窦太后建立了窦氏摄政集团。其家族成员窦宪随即成为摄政集团的辅佐力量。随着窦宪对北匈奴战事的胜利,摄政集团建立起以窦宪为首的大将军府。借助大将军府的活动,窦氏摄政集团迅速建立起由中央到地方的权力网络。但在永元三年“长安事件”之后,皇帝与窦宪之间的矛盾开始升级,最终和帝利用宦官等少数政治力量成功铲除窦宪势力,持续四年的窦氏摄政集团也随之结束。由于宦官郑众在铲除窦宪过程中的功劳,使其成为东汉中期宦官势力崛起的标志。殇帝即位后,邓太后建立了邓氏摄政集团。由于殇帝的突然去世,邓氏摄政集团只得立藩王之子为帝。邓太后舍刘胜而立安帝的做法引发了安帝初年的“周章事件”。在安帝即位后,邓太后以邓骘为大将军辅政,并通过因灾异策免三公等手段,加强对外朝的控制。由于邓太后对中枢政局各方势力的有效协调,使这一时期的权力格局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邓太后对安帝的失望使邓氏摄政集团长期存在。直到邓太后去世,安帝始得亲政。此时邓太后所留下的“后摄政势力”依然占据中枢政局的主导地位,安帝及其依附者遂展开了对“后摄政势力”的打压,最终建立起新的政治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外戚耿氏与阎氏的势力开始膨胀,阎氏家族最终在安帝去世后建立摄政集团。而在推翻阎氏摄政集团的过程中,以孙程为首的宦官势力开始成为中枢政局不可忽视的力量。梁氏家族自顺帝朝至桓帝朝长期辅政,其所建立的摄政集团也跨越三朝,对于东汉中期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冲帝与质帝频繁的权力更迭中,两次皇位之议使同为梁氏摄政集团成员的梁冀与李固之间的矛盾开始升级,并最终导致李固免官。桓帝初年,梁冀利用“刘文案”将清河王与李固等人置于死地。但梁太后在去世前归政于桓帝,梁氏摄政集团就此结束。梁冀及其党羽遂成为桓帝朝的“后摄政势力”。与邓氏的“后摄政势力”相比,梁冀等人的权势更大,使桓帝无法真正建立皇权政治。元嘉二年以后,桓帝与“后摄政势力”围绕着三公人选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最终,桓帝借助宦官与尚书台官员的力量铲除梁冀为首的“后摄政势力”。由于梁氏“后摄政势力”的长期经营,致使在桓帝铲除梁冀后,桓帝难以组建新的辅政势力。同时,宦官势力在此次政变中进一步壮大,形成了以“五侯”为代表的政治集团。桓帝最终以宦官作为新的辅政势力。由此开始,东汉政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此后,摄政集团虽然两次建立,但均在数月之内被宦官势力推翻。最终,大将军何进被杀,宦官集团也在洛阳城的混战中灭亡。随着董卓进京,东汉王朝最后的摄政集团覆灭,皇帝被彻底架空,东汉王朝也随即走向了灭亡。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23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选题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西汉摄政集团的政治遗产
第一节 太傅:西汉时期摄政集团的特殊辅臣
一、“帝太傅”与吕后摄政时期的政治博弈
二、王氏摄政集团与太傅的复设
三、四辅:王氏摄政集团的结构调整
第二节 由臣而君:王氏摄政集团的异化与新朝的建立
一、“功臣之首”的形象比附
二、“白石丹书”与居摄政治的建立
三、新莽时期辅臣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从太傅内朝化看东汉前期中枢政局的演进
一、卓茂:建武初年权力结构调整的先兆
二、邓禹:南阳豪族对明帝的支持
三、赵憙:太傅“录尚书事”的开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窦氏摄政集团与东汉政治的转折
第一节 窦氏摄政集团的形成过程
一、章和二年“内外协附”局面的形成
二、窦宪北伐与大将军府的建立
第二节 大将军府与窦氏摄政集团的鼎盛
一、大将军府的早期人员构成
二、平定北匈奴与窦氏摄政集团的鼎盛
三、大将军府在摄政集团中的地位
第三节 窦氏覆灭与皇权秩序的回归
一、北单于之议
二、和帝对各方“反摄政势力”的整合
三、窦宪之死与窦氏摄政集团的覆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邓氏摄政集团到阎氏摄政集团
第一节 邓氏摄政下的殇安政局
一、邓氏摄政集团在殇帝朝的活动
二、外藩入继与殇安之际的朝局新变
三、邓氏摄政集团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二节 “后摄政势力”与安帝末年的动荡政局
一、“后摄政势力”的主要构成
二、安帝对“后摄政势力”的打压
三、杨震之死与太子被废
第三节 阎氏摄政集团与“西钟政变”的出现
一、阎氏摄政集团的形成
二、北乡侯猝逝与“西钟政变”的爆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梁氏摄政集团与东汉政治的转向
第一节 梁氏摄政集团建立的特殊背景
一、顺帝初年权力格局的重组
二、大将军辅政格局的建立
三、梁氏摄政集团的建立
第二节 梁冀对异己势力的铲除
一、李固地位的上升
二、质帝之死与第二次皇位之议
三、桓帝初年政局与李固之死
第三节 桓帝与“后摄政势力”的权力争夺
一、和平元年梁太后的“归政”
二、桓帝与梁冀矛盾的激化
三、梁冀之死与东汉政治的转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886042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23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选题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西汉摄政集团的政治遗产
第一节 太傅:西汉时期摄政集团的特殊辅臣
一、“帝太傅”与吕后摄政时期的政治博弈
二、王氏摄政集团与太傅的复设
三、四辅:王氏摄政集团的结构调整
第二节 由臣而君:王氏摄政集团的异化与新朝的建立
一、“功臣之首”的形象比附
二、“白石丹书”与居摄政治的建立
三、新莽时期辅臣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从太傅内朝化看东汉前期中枢政局的演进
一、卓茂:建武初年权力结构调整的先兆
二、邓禹:南阳豪族对明帝的支持
三、赵憙:太傅“录尚书事”的开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窦氏摄政集团与东汉政治的转折
第一节 窦氏摄政集团的形成过程
一、章和二年“内外协附”局面的形成
二、窦宪北伐与大将军府的建立
第二节 大将军府与窦氏摄政集团的鼎盛
一、大将军府的早期人员构成
二、平定北匈奴与窦氏摄政集团的鼎盛
三、大将军府在摄政集团中的地位
第三节 窦氏覆灭与皇权秩序的回归
一、北单于之议
二、和帝对各方“反摄政势力”的整合
三、窦宪之死与窦氏摄政集团的覆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邓氏摄政集团到阎氏摄政集团
第一节 邓氏摄政下的殇安政局
一、邓氏摄政集团在殇帝朝的活动
二、外藩入继与殇安之际的朝局新变
三、邓氏摄政集团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二节 “后摄政势力”与安帝末年的动荡政局
一、“后摄政势力”的主要构成
二、安帝对“后摄政势力”的打压
三、杨震之死与太子被废
第三节 阎氏摄政集团与“西钟政变”的出现
一、阎氏摄政集团的形成
二、北乡侯猝逝与“西钟政变”的爆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梁氏摄政集团与东汉政治的转向
第一节 梁氏摄政集团建立的特殊背景
一、顺帝初年权力格局的重组
二、大将军辅政格局的建立
三、梁氏摄政集团的建立
第二节 梁冀对异己势力的铲除
一、李固地位的上升
二、质帝之死与第二次皇位之议
三、桓帝初年政局与李固之死
第三节 桓帝与“后摄政势力”的权力争夺
一、和平元年梁太后的“归政”
二、桓帝与梁冀矛盾的激化
三、梁冀之死与东汉政治的转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886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8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