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县诉讼中的孝治
发布时间:2021-01-29 11:30
自古以来,孝即是中华民族所奉行的传统美德。孝在产生之初主要具有善事父母的含义,到秦之后,孝逐渐有了忠君的含义,这使得“孝”的家庭伦理向政治理论上的“孝治”转变。“孝治”可以将家庭伦理上升到国家政治,维系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孝治”成为治国的重要手段。到清朝,孝治政策达到顶峰阶段。目前学术界对清代“孝治”的研究主要关注国家总体养老政策中的孝治;官僚制度中的孝治;教育中的孝治;法律中的孝治将重心放在法律条文以及刑事案件判决上。本文以巴县档案所见的不孝案件为基本史料,以民事诉讼为视角,对清代孝治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作一个分析与探讨。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的是巴县风俗及清代巴县对国家政策中含有“孝治”思想的恩赏老人、旌表孝子等政策的实施状况,可以看出巴县是一个历史悠久,重视孝文化的城市,对国家的“孝治政策”积极实施。第二章主要以大清律为依据,对巴县档案所见不孝案件进行分类,主要有不孝、违悌与恶逆三大类型,其中不孝由分为不奉养父母、不听约束、逼分家产等,违悌分为弟不尊兄与兄不友弟两类。第三章就这些不孝案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在如此重孝环境之下因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推诿、父母的偏爱和非...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1.研究孝内涵方面
2.清代“孝治”研究
(三)《巴县档案》介绍
第一章:清代巴县“孝治”政策实施
(一)巴县概况
(二)政策实施
1.优待老人
2.旌表孝子
第二章:《巴县档案》所见不孝案件
(一)不孝
1.不奉养父母
2.不听管教
3.婆媳之间的矛盾
(二)违悌
1.殴伤兄长
2.产业之争
3.恃兄欺弟
(三)恶逆
第三章:巴县档案所见不孝案例原因分析
(一)不孝案件原因
1.家境贫寒
2.子女众多的推诿状况
3.父亲角色缺失
4.父母偏爱与非慈
(二)违悌案件的原因
1.乡土社会下蝇头小利之争
2.依赖式生存法则
第四章:孝治在巴县民事司法中的体现
(一)《大清律例》对不孝行为的规定与特点
(二)不孝案件的放告与停讼
(三)不孝案件“批”词中的道德训诫
1.准
2.不准
3.“批”与息状
(四)不孝案件“判”的法律适用
1.重情
2.保释
3.永敦和睦与听管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朝丁忧制度研究[J]. 徐雪梅. 历史档案. 2016(03)
[2]“孝治”法律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J]. 张璐. 法制博览. 2016(17)
[3]清代不孝罪述评——以《刑案汇览》有关案例为依据[J]. 刘佳惠.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4]清代《圣谕广训》的宣讲与传播[J]. 谢玲. 科学中国人. 2016(09)
[5]从明清民事审判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J]. 张荣. 法制博览. 2016(01)
[6]清代的存留养亲制度研究[J]. 杨永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1)
[7]清代的旌表百岁老人政策[J]. 单莹莹. 紫禁城. 2015(10)
[8]孝文化的内涵及历史形成研究综述[J]. 李莹莹. 内江科技. 2015(09)
[9]清代民事诉讼制度探微——兼论对清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误解[J]. 欧明生. 探求. 2015(03)
[10]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 王红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10)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D]. 张维新.华东政法大学 2011
[2]清代中期坟产争讼问题研究[D]. 魏顺光.西南政法大学 2011
[3]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 李艳君.中国政法大学 2008
[4]清代州县官的民事审判[D]. 王静.吉林大学 2005
[5]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 王有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清代养老思想与措施研究[D]. 白琼.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习惯法在清代民事纠纷审理中的适用[D]. 王东东.吉林大学 2015
[3]《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的司法理念与审判技巧探究[D]. 金亮亮.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明代养老研究[D]. 徐艳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中国古代的尊老法律[D]. 黄嘉妮.南昌大学 2015
[6]清代丁忧制度研究[D]. 任晶.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7]清代家庭养老问题探析[D]. 王微.天津师范大学 2014
[8]中国封建社会不孝罪研究[D]. 徐敏.黑龙江大学 2014
[9]《唐律》中“不孝罪”及其流变[D]. 史雯雯.南昌大学 2013
[10]清代徽州孝文化特征研究[D]. 樊程.安徽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6812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1.研究孝内涵方面
2.清代“孝治”研究
(三)《巴县档案》介绍
第一章:清代巴县“孝治”政策实施
(一)巴县概况
(二)政策实施
1.优待老人
2.旌表孝子
第二章:《巴县档案》所见不孝案件
(一)不孝
1.不奉养父母
2.不听管教
3.婆媳之间的矛盾
(二)违悌
1.殴伤兄长
2.产业之争
3.恃兄欺弟
(三)恶逆
第三章:巴县档案所见不孝案例原因分析
(一)不孝案件原因
1.家境贫寒
2.子女众多的推诿状况
3.父亲角色缺失
4.父母偏爱与非慈
(二)违悌案件的原因
1.乡土社会下蝇头小利之争
2.依赖式生存法则
第四章:孝治在巴县民事司法中的体现
(一)《大清律例》对不孝行为的规定与特点
(二)不孝案件的放告与停讼
(三)不孝案件“批”词中的道德训诫
1.准
2.不准
3.“批”与息状
(四)不孝案件“判”的法律适用
1.重情
2.保释
3.永敦和睦与听管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朝丁忧制度研究[J]. 徐雪梅. 历史档案. 2016(03)
[2]“孝治”法律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J]. 张璐. 法制博览. 2016(17)
[3]清代不孝罪述评——以《刑案汇览》有关案例为依据[J]. 刘佳惠.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4]清代《圣谕广训》的宣讲与传播[J]. 谢玲. 科学中国人. 2016(09)
[5]从明清民事审判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J]. 张荣. 法制博览. 2016(01)
[6]清代的存留养亲制度研究[J]. 杨永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1)
[7]清代的旌表百岁老人政策[J]. 单莹莹. 紫禁城. 2015(10)
[8]孝文化的内涵及历史形成研究综述[J]. 李莹莹. 内江科技. 2015(09)
[9]清代民事诉讼制度探微——兼论对清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误解[J]. 欧明生. 探求. 2015(03)
[10]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 王红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10)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D]. 张维新.华东政法大学 2011
[2]清代中期坟产争讼问题研究[D]. 魏顺光.西南政法大学 2011
[3]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 李艳君.中国政法大学 2008
[4]清代州县官的民事审判[D]. 王静.吉林大学 2005
[5]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 王有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清代养老思想与措施研究[D]. 白琼.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习惯法在清代民事纠纷审理中的适用[D]. 王东东.吉林大学 2015
[3]《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的司法理念与审判技巧探究[D]. 金亮亮.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明代养老研究[D]. 徐艳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中国古代的尊老法律[D]. 黄嘉妮.南昌大学 2015
[6]清代丁忧制度研究[D]. 任晶.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7]清代家庭养老问题探析[D]. 王微.天津师范大学 2014
[8]中国封建社会不孝罪研究[D]. 徐敏.黑龙江大学 2014
[9]《唐律》中“不孝罪”及其流变[D]. 史雯雯.南昌大学 2013
[10]清代徽州孝文化特征研究[D]. 樊程.安徽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6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0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