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于求人,佚于治事”看战国君道论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30 01:29
  "劳于求人,佚于治事"为先秦古语,最初意在凸显任贤之必要:"劳于求人"是前提,"佚于治事"是任贤之后的伴随效应。战国诸子君道论从两方面实现超越:一是强调"佚于治事"的约束性意义,反对君主参与具体政事;二是重视吏治,填补了"劳佚"观念中吏治思想的缺位。经诸子改造后的"劳于求人,佚于治事"观念成为官僚体制中君道论的重要内容。 

【文章来源】:新经济. 2019,(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君道任贤:“劳佚”观念的原初含义
二、君道明分:战国君臣分职理论对“劳佚”观念的发展
三、君道治吏:韩非对“劳佚”观念的批判和继承
四、结语



本文编号:3007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07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