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福利的空间差异——清代山东运河区域慈善事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04:54
清初山东运河区域各州县大力整顿明代形成的以里甲制度为基础的养济院救济体系。运河南北区域显著的社会差异,使得普济堂运作呈现截然不同的经营时态。乾嘉时期,同为运河沿线重要城市的临清、聊城远不及济宁的慈善救济机构种类齐全,运作规范,原因主要在于济宁拥有势力强大的城市精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福利的积极性高涨。聊城、临清的繁荣更多仰赖外资的带动,本土地方精英势力弱小,势力强大的外商对地方公共事务热情并不高涨。晚清战乱,附属各县社会救助走向衰落,新的善会善堂开始向济宁、临清、德州为代表的区域核心城市汇聚,以养济院、普济堂为核心的固有救助格局被彻底打破。
【文章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文章页数】:11 页
本文编号:3042256
【文章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文章页数】:11 页
本文编号:3042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4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