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至北宋(755-1127年)扬州“国计”考
发布时间:2021-03-04 18:03
中唐至北宋(755-1127)扬州在“国计”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水运发达。中晚唐时期,受安史之乱影响,中原地区经济凋敝,山东、河北藩镇割据,政府财政依赖江淮经济的补给,成为扬州兴起的历史背景。扬州在中晚唐国家财政遇到危机的时刻,成为中央与江淮地区财赋转运枢纽。因扬州“国计”地位的特殊性,使得漕运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繁荣。南吴扬州是都城,“国计”的中心,但经济发展和政权统一的唐王朝相比,已开始衰落。南唐扬州降为东都,行政范围缩小,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有所下降。北宋政府实行“强干弱枝”的财政政策,地方财政受到压制,扬州地方经济发展受阻。受地理变迁影响,北宋时期扬州的航运条件不如唐代,在漕运中地位下降。自真州从扬州析出后,迅速崛起,真州拥有更好的漕运发展潜力,逐渐取代扬州在“国计”中的地位。八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初扬州的历史变迁受“国计”影响。由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具有偶然性。然而经过南吴、南唐的调整,北宋扬州在“国计”中不再具有显要的地位。宋代“强干弱枝”的政策使得地方财政紧缩,扬州的衰落又具有人为的必然性。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 研究前史回顾
(三) 文献与考古资料的收集与使用
一、中唐到北宋扬州的地理、交通与“国计”
(一) 自然地理
(二) 行政地理
(三) 交通
二、中唐至北宋“国计”政策的实施与扬州“国计”地位的变动
(一) 中唐至晚唐
(二) 南吴与南唐
(三) 北宋
三、中唐至北宋“国计”对扬州地方历史的影响
(一) “国计”与扬州地方官员的治迹
(二) “国计”与扬州社会经济的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的“物资转输区域”[J]. 张勇.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4)
[2]五代时期江南三国的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J]. 王明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两宋淮南地区物资转输体系初探[J]. 张勇,耿雪敏. 中国农史. 2010(04)
[4]港口体系变迁与唐宋扬州盛衰[J]. 周运中.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1)
[5]两宋淮南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初探[J]. 张勇,曹卫玲. 史林. 2009(05)
[6]从长安、扬州的繁荣看唐代城市个人消费特点[J]. 周益,姚丽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S2)
[7]论隋唐五代淮河流域城市的发展[J]. 周怀宇. 安徽大学学报. 2001(03)
[8]关于“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J].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9]论七至九世纪亚洲第一国际商贸大港——中国扬州港[J]. 徐明德.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10]宋代淮南地区城镇的发展与变迁[J]. 吴佳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04)
博士论文
[1]从内地到边郡—宋代扬州城市与经济研究[D]. 何适.上海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宋代转般仓与国家财政关系研究[D]. 徐磊.云南大学 2013
[2]唐代淮南道社会经济研究[D]. 林冰冰.安徽大学 2011
[3]唐代扬州工商业发展的考古学观察[D]. 王博琼.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3653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 研究前史回顾
(三) 文献与考古资料的收集与使用
一、中唐到北宋扬州的地理、交通与“国计”
(一) 自然地理
(二) 行政地理
(三) 交通
二、中唐至北宋“国计”政策的实施与扬州“国计”地位的变动
(一) 中唐至晚唐
(二) 南吴与南唐
(三) 北宋
三、中唐至北宋“国计”对扬州地方历史的影响
(一) “国计”与扬州地方官员的治迹
(二) “国计”与扬州社会经济的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的“物资转输区域”[J]. 张勇.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4)
[2]五代时期江南三国的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J]. 王明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两宋淮南地区物资转输体系初探[J]. 张勇,耿雪敏. 中国农史. 2010(04)
[4]港口体系变迁与唐宋扬州盛衰[J]. 周运中.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1)
[5]两宋淮南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初探[J]. 张勇,曹卫玲. 史林. 2009(05)
[6]从长安、扬州的繁荣看唐代城市个人消费特点[J]. 周益,姚丽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S2)
[7]论隋唐五代淮河流域城市的发展[J]. 周怀宇. 安徽大学学报. 2001(03)
[8]关于“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J].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9]论七至九世纪亚洲第一国际商贸大港——中国扬州港[J]. 徐明德.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10]宋代淮南地区城镇的发展与变迁[J]. 吴佳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04)
博士论文
[1]从内地到边郡—宋代扬州城市与经济研究[D]. 何适.上海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宋代转般仓与国家财政关系研究[D]. 徐磊.云南大学 2013
[2]唐代淮南道社会经济研究[D]. 林冰冰.安徽大学 2011
[3]唐代扬州工商业发展的考古学观察[D]. 王博琼.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3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6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