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后期病态孝道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1-04-22 01:22
  孝道观念作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其产生,便具有调和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功能。无论《诗经》中对父母儿女亲情的倾诉告盼,还是《尚书》出于政事纲纪口吻对崇敬先祖、继承父业的训诫,孝道观念在先秦文献中一登场就试图深度诠释和解读人们的自然情感和社会身份。伴随着神道设教向人世觉醒过渡的大潮,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孝亲情感的初衷、孝亲对象的可扩大性以及亲情和社会伦理交织的细节安排作了一系列的设计和设想。《礼记》、《仪礼》和《孝经》等文献对有关孝的礼仪和相关等级规范的规制,使孝道在政治和社会双重层面同时发挥调节伦理关系的功用有章可循。孝道产生之初即具有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孝道观念作为社会治理手段可能产生的弊端和原罪,孝道观念在两汉的社会政治图卷上进行了涂抹改化。一切制度产生之初,合理性总大于纰漏,两汉一贯实行的鼓励人们尊亲的政治和社会教化手段,如以孝选官、优待老者、奖孝、惩不孝的措施,在推广孝道的同时,确实在西汉一朝乃至到东汉前期这一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治理作用。其间虽出现病态孝行,却属个例,孝养父母,注重情感和实际,厚养薄葬仍是西汉到东汉前期孝道的主要内...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方法
    三 概念界定
第一章 孝道形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文献所见先秦儒家孝道观
        一 《诗经》所见孝道观
        二 《尚书》所见孝道观
        三 孔孟对孝道的建设
        四 《礼记》、《仪礼》、《孝经》对孝道的总结
        五 孝道理论本身的特点和弊端
    第二节 西汉至东汉前期的孝道
        一 以孝选官
        二 重视孝道教化
        三 优待老人
        四 奖孝子与惩不孝相结合
第二章 东汉中后期病态孝道的表现
    第一节 行孝对象的扩大化
    第二节 厚葬薄养
    第三节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第四节 毁身灭性
第三章 孝道走向病态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过度提倡
        一 孝道与名利挂钩
        二 思想理论上的宣扬
        三 法律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循名责实机制的缺失
第四章 东汉中后期病态孝道的影响
    第一节 违背人性、摧残身心
    第二节 败坏社会风气
        一 复仇之风盛行
        二 社会性虚伪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汉中后期士人伦理生活管窥[J]. 王渭清.  伦理学研究. 2009(05)
[2]思想与皇权的协调——论孝观念从孔孟到《白虎通义》的转变[J]. 方光华.  学术研究. 2008(05)
[3]从东汉孝道观的转变看人性的觉醒[J]. 黄继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4]汉代孝伦理行为的礼仪形式化——以汉代伦理与制度整合、互动为考察中心[J]. 刘厚琴.  孝感学院学报. 2007(01)
[5]东汉弟子为师重服议[J]. 范志军.  史学月刊. 2006(02)
[6]先秦儒家孝伦理及其在汉代的变异[J]. 李文玲,咸鸿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7]论孝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异化[J]. 马新.  孔子研究. 2004(04)
[8]《后汉书》中所载东汉“弃官”现象管窥[J]. 朱志先,张霞.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9]论儒家的孝道学派——兼论儒家孝道派与孝治派的区别[J]. 黄开国.  哲学研究. 2003(03)
[10]儒家孝论的发生及其变异[J]. 曾振宇.  文史哲. 2002(06)

硕士论文
[1]东汉士大夫孝道研究[D]. 张凡.曲阜师范大学 2017
[2]汉代孝道入法研究[D]. 朱海.西南政法大学 2014
[3]东汉儒、道思想与社会风俗[D]. 王繁.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汉代孝伦理异化研究[D]. 王芳.曲阜师范大学 2012
[5]孝文化与汉代社会[D]. 李建业.山东师范大学 2007
[6]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D]. 赵静.重庆师范大学 2005
[7]汉代孝治文化研究[D]. 徐玲.河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2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52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