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度量衡单位看初唐算法文化的多样性
发布时间:2021-04-22 02:39
度量衡单位与数学实作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贾公彦、孔颖达等以及甄鸾、李淳风等对于《仪礼》"朝一溢米,夕一溢米"的注疏看,诸家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度量衡单位的运用不尽相同:在贾注、孔注中度量衡单位实际参与并决定了计算的过程;在甄注、李注中度量衡单位则只是用来做数量转换。这些差异可以从初唐算法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获得理解:甄注、李注实际反映了算学家利用算家传统重建数学与儒学关系的努力;贾注、孔注则反映出儒学家在儒经中发展起来的算法传统,而贾、孔之间的差异表明了儒学家内部的细微分野。因此儒学经典中的数学文献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数学史研究应拓展其史料范围。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9,40(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及其历史语境
2 儒家与算家:诸家对丧礼饮粥制度的注解
2.1《仪礼》与郑玄注
2.2 贾公彦注疏
2.3 孔颖达等注疏
2.4 甄鸾、李淳风等注释
3 结语
3.1 诸家计算中对度量衡单位运用之差别
3.2 从度量衡单位看中国古代数学实作的多样性
本文编号:3152990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9,40(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及其历史语境
2 儒家与算家:诸家对丧礼饮粥制度的注解
2.1《仪礼》与郑玄注
2.2 贾公彦注疏
2.3 孔颖达等注疏
2.4 甄鸾、李淳风等注释
3 结语
3.1 诸家计算中对度量衡单位运用之差别
3.2 从度量衡单位看中国古代数学实作的多样性
本文编号:3152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5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