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族源流考辩
发布时间:2021-06-06 00:47
楚王族的来历是楚国史研究的重要方面。芈姓楚王族来自何方,到底定居在中原何地,学术界始终未能确指。本文通过对楚王族远祖吴回、陆终、季连和中国神话人物祝融的文献考证,结合对同时期稻作农业的考古分析,认为楚国的远祖发祥于江汉流域的石家河文化,并在新石器时代随稻作农业北上,到达黄河南岸。而现河南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在各方面具有江汉流域石家河文化的若干特征,是楚王族夏商时期在中原的主要居地之一。
【文章来源】:学习与实践.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新石器时代江汉流域稻作农业孕育楚王族
二、从稻作农业的北进看楚远祖吴回部落的迁徙
三、楚祖季连夏商时定居“盘”地与花地嘴遗址的“新砦期”遗存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淅川沟湾遗址2007年度植物浮选结果与分析[J]. 王育茜,张萍,靳桂云,靳松安. 四川文物. 2011(02)
[2]花地嘴遗址所出“新砦期”朱砂绘陶瓮研究[J]. 张松林. 中国历史文物. 2006(01)
[3]河南巩义市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遗存[J]. 顾万发,张松林. 考古. 2005(06)
[4]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J]. 张文绪,裴安平,毛同林. 作物学报. 2003(02)
[5]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龙山时代环境考古[J]. 姜钦华,宋豫秦,李亚东,韩建业. 考古与文物. 1998(02)
[6]河南驻马店市杨庄龙山文化遗址的植硅石分析[J]. 姜钦华,宋豫秦,李亚东. 考古. 1996(04)
[7]郑州大河村遗址1983、1987年发掘报告[J]. 李昌韬,李建和. 考古学报. 1996(01)
[8]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J]. 华夏考古. 1990(03)
[9]石门县商时期遗存调查——宝塔遗址与桅岗墓葬[J]. 王文建,龙西斌. 湖南考古辑刊. 1987 (00)
[10]丹江通道述论[J]. 侯甬坚.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3)
本文编号:3213243
【文章来源】:学习与实践.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新石器时代江汉流域稻作农业孕育楚王族
二、从稻作农业的北进看楚远祖吴回部落的迁徙
三、楚祖季连夏商时定居“盘”地与花地嘴遗址的“新砦期”遗存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淅川沟湾遗址2007年度植物浮选结果与分析[J]. 王育茜,张萍,靳桂云,靳松安. 四川文物. 2011(02)
[2]花地嘴遗址所出“新砦期”朱砂绘陶瓮研究[J]. 张松林. 中国历史文物. 2006(01)
[3]河南巩义市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遗存[J]. 顾万发,张松林. 考古. 2005(06)
[4]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J]. 张文绪,裴安平,毛同林. 作物学报. 2003(02)
[5]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龙山时代环境考古[J]. 姜钦华,宋豫秦,李亚东,韩建业. 考古与文物. 1998(02)
[6]河南驻马店市杨庄龙山文化遗址的植硅石分析[J]. 姜钦华,宋豫秦,李亚东. 考古. 1996(04)
[7]郑州大河村遗址1983、1987年发掘报告[J]. 李昌韬,李建和. 考古学报. 1996(01)
[8]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J]. 华夏考古. 1990(03)
[9]石门县商时期遗存调查——宝塔遗址与桅岗墓葬[J]. 王文建,龙西斌. 湖南考古辑刊. 1987 (00)
[10]丹江通道述论[J]. 侯甬坚.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3)
本文编号:3213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1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