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生成模式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1-06-10 11:08
从文化生成的整体维度来探讨汉文化建构的历史机制和发展模式,是当前汉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鲜见系统探索和不同观点的争鸣。汉文化的远承关系,要追溯到三代开创的农耕文化、宗法文化、礼制建构和道德精神模式;其近承关系,不仅表现为"汉承秦制",更表现为对东周各大文化圈传统的选择性继承。汉文化具有强大的除旧布新创造力,体现为制度的创新、思想文化的创新、社会风俗的更新、技术创新和物态文化创新。它是由七大文化圈基因的重组和更新而生成的,并不存在某种先验的汉文化范型。这个过程从建汉伊始,跨越了众多世代才完成新旧交替。所谓汉文化发源地的观点,不仅违背了中国历史上朝代文化生成的基本规律,也不符合汉代文化的历史真实。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21(0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汉文化对周秦文化的选择性继承
二、汉文化生成的创新表现
三、汉文化生成机制的几个特点
四、汉文化发祥地说法的认识误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伦理政治传统的历史解析[J]. 王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2]秦与三晋战争对中原葬俗文化的影响[J]. 滑宇翔,宋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03)
[3]读云梦睡虎地M77汉简《葬律》[J]. 彭浩. 江汉考古. 2009(04)
[4]汉代祈农与籍田仪式及其重农精神[J]. 王健. 中国农史. 2007(02)
[5]汉代佛教东传的若干问题研究[J]. 王健. 宗教学研究. 2004(01)
[6]两汉时期文明特点述论——兼及两汉时期中原文明的地位与作用[J]. 韩国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7]东周楚、秦葬俗的简略比较[J]. 黄尚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8]道家与徐州考论──兼论汉初黄老政治与刘邦集团之文化地缘背景的关系[J]. 王健.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4)
[9]从萧曹为相看所谓“汉承秦制”[J]. 罗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10]略论关中东周秦墓葬制与关东诸国的差异[J]. 李如森. 北方文物. 1993(04)
本文编号:3222265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21(0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汉文化对周秦文化的选择性继承
二、汉文化生成的创新表现
三、汉文化生成机制的几个特点
四、汉文化发祥地说法的认识误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伦理政治传统的历史解析[J]. 王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2]秦与三晋战争对中原葬俗文化的影响[J]. 滑宇翔,宋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03)
[3]读云梦睡虎地M77汉简《葬律》[J]. 彭浩. 江汉考古. 2009(04)
[4]汉代祈农与籍田仪式及其重农精神[J]. 王健. 中国农史. 2007(02)
[5]汉代佛教东传的若干问题研究[J]. 王健. 宗教学研究. 2004(01)
[6]两汉时期文明特点述论——兼及两汉时期中原文明的地位与作用[J]. 韩国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7]东周楚、秦葬俗的简略比较[J]. 黄尚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8]道家与徐州考论──兼论汉初黄老政治与刘邦集团之文化地缘背景的关系[J]. 王健.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4)
[9]从萧曹为相看所谓“汉承秦制”[J]. 罗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10]略论关中东周秦墓葬制与关东诸国的差异[J]. 李如森. 北方文物. 1993(04)
本文编号:3222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2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