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清代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19 22:20
基于《清史·灾赈志》中的历史灾害信息,提取清代(1644-1911年)自然灾害共24 537县次,重建逐年灾害频次序列,以核密度估计法对5类主要灾害(水灾、旱灾、蝗灾、疫灾、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代自然灾害频次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而体现为阶段性波动,基于灾害频次30年滑动平均值可提取出4个峰值时段(1644-1673、1721-1750、1812-1841和1872-1901年);相比于现代,清代灾害类型更加集中在农业灾害,最为多发的是水灾和旱灾,合计占总数的近80%,其次是蝗灾、疫灾和冷害;灾害最为多发的高风险区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前者集中了水灾、旱灾、蝗灾的极端多发区,后者除了水旱多发,还是疫灾和冷害的极端多发区; 4个峰值时段的灾种类型组合和灾害多发区均有明显差异,时空变化受到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上述工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历史灾害发生规律,对于当前及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灾害学. 2019,34(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清代逐年自然灾害发生县次序列(虚线为30年滑动平均值)2.2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研究文献综述[J]. 文彦君,方修琦,李屹凯,萧凌波. 灾害学. 2019(01)
[2]清代华北蝗灾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旱灾害的关系[J]. 萧凌波. 古地理学报. 2018(06)
[3]1736-1911年中国水灾多发区分布及空间迁移特征[J]. 萧凌波.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4)
[4]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J]. 赵映慧,郭晶鹏,毛克彪,项亚楠,李怡函,韩家琪,吴馁. 地理学报. 2017(07)
[5]中国清代历史水灾时空特征研究[J]. 张琨佳,刘璐,苏筠.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4)
[6]明清时期我国水、旱灾害时空演变特点的对比分析[J]. 张琨佳,杨帅,苏筠. 地球环境学报. 2014(06)
[7]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J]. 倪玉平,高晓燕.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8]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气候转冷的社会影响及其发生机制[J]. 方修琦,萧凌波,魏柱灯.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5)
[9]基于清代故宫旱灾档案的中国旱灾时空格局[J]. 万金红,谭徐明,刘昌东. 水科学进展. 2013(01)
[10]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 张峭,王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03)
本文编号:3291529
【文章来源】:灾害学. 2019,34(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清代逐年自然灾害发生县次序列(虚线为30年滑动平均值)2.2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研究文献综述[J]. 文彦君,方修琦,李屹凯,萧凌波. 灾害学. 2019(01)
[2]清代华北蝗灾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旱灾害的关系[J]. 萧凌波. 古地理学报. 2018(06)
[3]1736-1911年中国水灾多发区分布及空间迁移特征[J]. 萧凌波.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4)
[4]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J]. 赵映慧,郭晶鹏,毛克彪,项亚楠,李怡函,韩家琪,吴馁. 地理学报. 2017(07)
[5]中国清代历史水灾时空特征研究[J]. 张琨佳,刘璐,苏筠.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4)
[6]明清时期我国水、旱灾害时空演变特点的对比分析[J]. 张琨佳,杨帅,苏筠. 地球环境学报. 2014(06)
[7]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J]. 倪玉平,高晓燕.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8]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气候转冷的社会影响及其发生机制[J]. 方修琦,萧凌波,魏柱灯.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5)
[9]基于清代故宫旱灾档案的中国旱灾时空格局[J]. 万金红,谭徐明,刘昌东. 水科学进展. 2013(01)
[10]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 张峭,王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03)
本文编号:3291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9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