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社会变迁对辽瓷造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6 13:25
  辽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断融合再铸的演进历程;从早期游牧为本的状态逐渐发展到后期农牧并举的形态,是单一部落发展模式向复合社会结构转化的过程。早期游牧、狩猎、采集为主体的劳作方式及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形态需要与之匹配的陶瓷造型及功能,后期农耕生产的介入与定居模式的形成对辽瓷造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本文从诸多辽瓷器物中拣选代表性器物加以剖析,紧密贴合辽代社会发展变迁与辽瓷造型演变之间的线索,力求客观严谨的其造型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态特点与发展规律。 

【文章来源】:陶瓷研究. 2019,34(0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辽代社会变迁对辽瓷造型的影响


辽盘口穿带白瓷瓶图

局部图,提梁,白釉,《辽史》


负醢???游牧、农耕等不同的经济类型,民族之间的流动、融合、迁徙活动贯穿辽代发展过程的始终。造就了辽代充满激情活力、刚直豪迈、慷慨激昂的文化结构与民族精神。同时,助使辽瓷造型从相对简单乏味的形态逐渐发展为多源相融、极具特色的特征。注释①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301页。②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290页。③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593页。8辽绿釉刻花带盖皮囊壶图7辽白釉提梁壶图9辽塑猴皮囊壶局部图图10内蒙古辽代壁画5酱釉皮绳提梁局部图6白釉提梁壶图历史与考古/HistoryandArchaeology015

局部图,提梁,白釉,《辽史》


负醢???游牧、农耕等不同的经济类型,民族之间的流动、融合、迁徙活动贯穿辽代发展过程的始终。造就了辽代充满激情活力、刚直豪迈、慷慨激昂的文化结构与民族精神。同时,助使辽瓷造型从相对简单乏味的形态逐渐发展为多源相融、极具特色的特征。注释①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301页。②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290页。③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593页。8辽绿釉刻花带盖皮囊壶图7辽白釉提梁壶图9辽塑猴皮囊壶局部图图10内蒙古辽代壁画5酱釉皮绳提梁局部图6白釉提梁壶图历史与考古/HistoryandArchaeology015


本文编号:3364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364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