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05:45
东汉末年,混战不断,三国势力相争。因长期战乱,人们对军事理论的指导也重视起来,研究、研读兵书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孙子兵法》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孙子的思想也渗透到军事实战、文学作品以及生活言谈之中。因战争频繁,统治者和军事将领迫切需要兵学理论的指导。而本该舞文弄墨的文人,也因精通兵法开始指挥与领兵作战,文人领兵也在这一时期成为时代特色,这些文人将领在其言谈中也常引用《孙子兵法》。与此同时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一些少数民族为了建立政权,统一天下,也积极参与到了战争中,变成了民族混战。民族战争过程中,他们设置太学,学习汉族文化,任用汉人军师。一些少数民族将领也对《孙子兵法》有所了解,《孙子兵法》成为了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有利于迅速地适应在中原地区作战。除了军事人物,史学家陈寿在写史过程中也大量征引《孙子兵法》,或用作叙述,或用作评论,可以说一部《三国志》将《孙子兵法》中透露的军事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文化领域,当时人物在其创作的作品中也会涉及孙子与《孙子兵法》,如《刘子》、《文心雕龙》、《颜氏家训》、《博物志》、《孙子画赞》等作品。而创作者对当时的战争与兵法也有着深刻...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的传播
1.1 《孙子兵法》注解新时代
1.2 《孙子兵法》与文人领兵
1.3 《孙子兵法》与少数民族将领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在文化领域的渗透
2.1 《孙子兵法》与史学创作
2.1.1 陈寿《三国志》与《孙子兵法》
2.2 《孙子兵法》与文学创作
2.2.1 刘勰《文心雕龙》与《孙子兵法》
2.3 《孙子兵法》与其它创作
2.3.1 《刘子》与《孙子兵法》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传播所呈现的特征
3.1 《孙子兵法》传播主体呈现多阶层化
3.2 《孙子兵法》传播途径表现为多元化
3.3 《孙子兵法》传播氛围凸显仁之本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顾祖禹对《孙子兵法》军事地理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 阎盛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域外汉籍的学术考证与价值评估——以日传《孙子》的一个古本为例[J]. 王震.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04)
[3]论《孙子兵法》的文体价值[J]. 于景祥. 文艺研究. 2017(02)
[4]东西方关于领导者要素的比较研究——以孙子“为将五德”和西方心理学六大美德为例[J]. 金子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5]诸葛亮与《孙子兵法》——兼评诸葛亮的军事才能[J]. 李兴斌. 孙子研究. 2017(01)
[6]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征引《孙子兵法》现象分析[J]. 阎盛国. 军事历史研究. 2016(04)
[7]论三国时期的火攻[J]. 郜俊斌. 兰台世界. 2015(15)
[8]诗词曲赋视野下的孙子与《孙子兵法》[J]. 阎盛国. 滨州学院学报. 2014(05)
[9]试论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曹、刘汉中争夺战[J]. 张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孙子兵法》与三国英雄——兼论《孙子兵法》兵经地位的确立[J]. 龚留柱. 滨州学院学报. 2012(05)
硕士论文
[1]唐代《孙子兵法》流传与其应用研究[D]. 郑云云.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孙子兵法》汉代流布及其影响研究[D]. 宋彦芳.河南师范大学 2012
[3]论曹操的兵学成就[D]. 吕昕.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日本《孙子兵法》研究史[D]. 森下智史.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88959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的传播
1.1 《孙子兵法》注解新时代
1.2 《孙子兵法》与文人领兵
1.3 《孙子兵法》与少数民族将领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在文化领域的渗透
2.1 《孙子兵法》与史学创作
2.1.1 陈寿《三国志》与《孙子兵法》
2.2 《孙子兵法》与文学创作
2.2.1 刘勰《文心雕龙》与《孙子兵法》
2.3 《孙子兵法》与其它创作
2.3.1 《刘子》与《孙子兵法》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孙子兵法》传播所呈现的特征
3.1 《孙子兵法》传播主体呈现多阶层化
3.2 《孙子兵法》传播途径表现为多元化
3.3 《孙子兵法》传播氛围凸显仁之本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顾祖禹对《孙子兵法》军事地理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 阎盛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域外汉籍的学术考证与价值评估——以日传《孙子》的一个古本为例[J]. 王震.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04)
[3]论《孙子兵法》的文体价值[J]. 于景祥. 文艺研究. 2017(02)
[4]东西方关于领导者要素的比较研究——以孙子“为将五德”和西方心理学六大美德为例[J]. 金子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5]诸葛亮与《孙子兵法》——兼评诸葛亮的军事才能[J]. 李兴斌. 孙子研究. 2017(01)
[6]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征引《孙子兵法》现象分析[J]. 阎盛国. 军事历史研究. 2016(04)
[7]论三国时期的火攻[J]. 郜俊斌. 兰台世界. 2015(15)
[8]诗词曲赋视野下的孙子与《孙子兵法》[J]. 阎盛国. 滨州学院学报. 2014(05)
[9]试论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曹、刘汉中争夺战[J]. 张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孙子兵法》与三国英雄——兼论《孙子兵法》兵经地位的确立[J]. 龚留柱. 滨州学院学报. 2012(05)
硕士论文
[1]唐代《孙子兵法》流传与其应用研究[D]. 郑云云.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孙子兵法》汉代流布及其影响研究[D]. 宋彦芳.河南师范大学 2012
[3]论曹操的兵学成就[D]. 吕昕.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日本《孙子兵法》研究史[D]. 森下智史.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88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388959.html